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残肝功能及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5-15

叶伟杰,陈家阳,林树文,洪晓城,吉成岗,何应新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普通外科,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临床将原发性肝癌也简称为肝癌,疾病早期症状无典型性。大部分患者在确诊,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疾病死亡率高、预后差[1]。现临床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则为肝癌切除术,因病灶体积大,对附近组织和结构会造成压迫,加大切除难度,出血量高、并发症多、预后差。因此,传统肝癌切除术的应用推广出现局限性。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已有报告显示[2],精准肝切除术可在彻底清除病灶时,确保残余肝功能良好,且免疫功能较为稳定。但目前此方面报告较少,现纳入4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组重点讨论此点。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4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选标准:①各患者均满足《CSCO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3]中原发性肝癌判定标准;②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等治疗;③均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方式。排除标准:①术前血压、血糖不稳定者;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异常者,如肾脏、心肺等;③内分泌机制异常者;④凝血功能异常者;⑤门静脉肉眼癌栓着;⑥存在转移性肿瘤者;⑦中途转其他方式治疗者。对照组:病灶直径5.2~8.6cm,平均为(6.3±0.2)cm,年龄45~69 岁,平均为(56.3±1.2)岁,女性9 例,男性11 例;观察组:病灶直径5.2~8.9cm,平均为(6.8±0.3)cm,年龄44~69 岁,平均为(56.8±1.1)岁,女性10 例,男性10 例。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各患者术前均接受B 超、CT 等检查病灶包膜、大小、位置等状况。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观察组接受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术前需用3D 虚拟肝脏模型,明确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病灶与附近组织关系,评估切除肝大小,规划手术方案。患者平卧,右侧肋缘部位做切口,顺次进入腹部,明确肝脏有无腹腔积液、是否硬化、肝门淋巴结肿大等状况。用B超检查病灶与附近管道关系、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等。按照术前手术方案和B 超检查结果,针对行肝断切除者或半肝切除者,用B 超探查肝段血管,明确预切线部位。选择性阻断肝断门静脉与肝动脉分支,明确肝断界线后,顺着分界线离断肝实质。完全切除肿瘤后,尽量避免损伤附近脉管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术中B 超监测,做肝断染色,按照染色结果进行精准解剖性肝断切除。若病灶体积大或位置特殊则需实施半肝切除术,将肝周韧带做游离处理。解剖肝门,选择性阻断第一肝门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暴露右半肝、左半肝缺血线后,B 超探查肝中静脉,明确在其左侧或右侧时,用电刀标记肝切除线,离断肝实质,暴露肝中静脉,解剖性切除肝。用超声刀或超声吸引刀根据缺血线,加以钳夹法游离病灶,离断肝实质。结扎或缝扎管道,用纱布贴敷止血。切除病灶后,断面用氩气喷凝,并对拢缝合。明确无活动性出血、无胆汁漏时,则可关腹,尽量不置入引流。

对照组接受传统肝切除术治疗,平卧,在右侧肋缘相应部位做切口,顺次进入腹部,明确肝脏有无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质地等状况。把肝附近韧带做游离处理,阻断肝门,电刀在病灶附近1-2cm部位标记切线,止血处理断面后,对拢缝合后,置入引流,关腹。

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保肝、化痰、抑酸等干预,常规禁食物和水。

1.3 指标判定

术前、术后5d 时抽取其空腹静脉血液5mL,离心处理标本后,用流失细胞仪测定其免疫功能指标,包含NK 细胞、CD8+、CD4+、CD3+。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肝功能指标,包含ALB、AST、ALT、TBIL。

1.4 统计学方法

NK 细胞、CD3+、ALT、TBIL、AST 等计量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 版本)中,用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术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AST、ALT、TBIL 低于对照组,ALB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肝功能指标()

表1 比较肝功能指标()

2.2 免疫功能指标

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NK 细胞低于对照组,CD4+/CD8+、CD3+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免疫功能指标()

表2 比较免疫功能指标()

3 讨论

临床治疗肝癌的主要方式则为外科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术、肝切除术均为常规治疗方式。传统肝切除术多用于治疗病灶直径≤3cm 的病灶者,患者生存时间长[4-5]。但针对病灶直径>5cm 病灶者,肝储备能力差,多合并术后肝容量小、肝硬化等症状,手术难度和危险性具比小肝癌治疗难度大。近年有报告显示[6-7],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因子指标更稳定,残肝功能恢复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肝功能低于对照组,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免疫因子恢复更理想。精准肝切除术理念和体系涵盖了手术治疗的术前规划、评估、术中操作、术后干预等过程。术前评估患者病情,用3D 虚拟手术方案,评估肝脏剩余功能,避免切除过大体积,导致肝功能衰竭等状况[8]。术中三维重建肝脏,手术者可直观的评估病灶附近关系、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等,确认胆管、肝后下腔静脉、病灶大小等部位是否受病灶侵袭,了解病灶供血血管,模拟手术场景,说需离断或可能损伤的血管,评估可预见解剖结构[9]。因大肝癌者,病灶体积大,一般需实施半肝切除、左三叶、右三叶切除。同时,精准肝切除手术中,除常规操作外,可精准解剖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骨骼化重要脉管结构,对针对性阻断肝血流有利,无需实施常规Pringle 肝血流阻断[10-12]。Pringle 法阻断入肝血流时,残余肝功能会受损害,恢复血流后,肝脏缺血再灌注会受到损伤,延缓肝功能恢复速度。术中,提前离断,避免术中反复挤压病灶,导致医源性扩散,减少术后病灶转移危险性[13-14]。此外,患者在接受肝切除术治疗,机体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受到影响,进而降低术后康复速度,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可让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更为稳定,利于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此方式相比于传统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肝功能恢复更好,免疫因子更稳定,疗效理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