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6医院,云南 开远 661600)
骨科接诊患者入院诊疗期间,骨科护理安全性以及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骨科护理人员较多,最大程度优化现有骨科护理资源,提升骨科患者入院诊疗安全性,符合当前骨科护理发展的需要[1-2]。本次研究为论证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具体情况如下。
将我院骨科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8 例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 例,实验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23-72 岁,平均(46.52±1.42)岁。对照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25-75 岁,平均(46.51±1.45)岁。本次研究期间骨科配置护理人员共12 名,均为女性,年22-42 岁,平均(36.35±1.41)岁,学历:7 名本科,5 名专科,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 >0.05。
纳入标准:①医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X 线检查结果均确诊骨折。②患者均行切开内固定治疗且神志正常,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术前确诊精神系统疾病以及认知功能异常患者。②排除中途转院或诊疗资料不全的患者[3-4]。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骨科护士长根据科室现有护理自愿进行分组、分床管理,从而保证每班均有责任护士、初级护士,初级护士由责任护士带教,并协助责任护士完成相关护理工作,每班均按照医院制度进行交班,管床护士认真且正确书写交班记录,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实验组患者行分层级护理管理措施:①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人员年龄、职称以及学历等相关情况实施分级并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初级助理护士等层级模式,上层对下层落实监督,其中护理小组组长应选举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有8 年以上骨科护理经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且赋有责任感、工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护士长负责与医院其他科室沟通,并协助护理组长完成科室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护理小组组长应帮助本组责任护士、初级助理护理完成相关医嘱工作。②构建长期监督以及考评制度:依据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考核,一般情况下初级助理每隔月实施一次理论知识考核以及技能考核,责任护士每个季度实施一次理论知识考核以及技能考核,护理小组组长每隔半年实施一次理论知识考核以及技能考核,骨科护士长对骨科各级护理人员技能考核以及基础理论考核成绩进行评分,并结合护理人员出勤情况与绩效奖金以及职称评定、晋升进行挂钩,从而提升骨科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以及工作认同感。
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请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请其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进行评价。
结果数值应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表示的数值行χ2检验,P <0.05 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n(%)]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 <0.05),见表2。
骨科接诊患者多为骨折患者,骨折的发生在破坏骨原生理解剖结构连续性的同时可使患者躯体局部产生剧烈痛感。目前骨科临床治疗包括手术切开治疗以及手法复位内固定,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是保证骨骼恢复原生理解剖连续性的关键[5-7]。对骨科接诊患者常规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落实临床护理干预,骨科相关护理人员未开展区别化管理,因骨科护理的参与者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初级助理护士,不同护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护理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患者在骨科住院期间接受的临床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骨科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也会增加医患纠纷发生风险,造成临床护理资源的浪费[8-10]。而在骨科分层级护理管理的实施中,骨科护理人员在落实相关医嘱的同时结合科室护理资源,对骨科护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依据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划分其工作重点与工作范围,以充分发挥专业护理人员的优势[11-13]。初级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以及护理小组组长的监督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该模式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实施进行考核,完善临床护理监督制度,并提升骨科护理人员竞争意识[14-16]。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n(%)]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综上所述,骨科分层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风险控制效果以及护理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