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05-15

张丽菊,张娜,符明政,李光友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41)

0 引言

健康素养指个体获得、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参考依据[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人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体专业)是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体育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4],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区培养适应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包括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健身咨询指导和体育教学等多种类型的社会体育人才[5]。因此了解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拟通过对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制定科学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学生。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全部社体专业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共66道题目,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方面。由调查对象以匿名自填方式独立完成,当场核对完回收问卷。

1.2.3 判定标准

具备健康素养的标准:正确回答≥80%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条目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占所有调查人员的比例视为该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6]。正确回答≥80%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个维度的问卷调查条目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这3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正确回答≥80%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止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科学就医素养7类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条目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这7类健康问题素养。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用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健康素养水平进行χ2检验,健康素养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实发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6.43%。其中男女比例为3.5;平均年龄为20.37±1.48岁;68.89%为汉族,21.48%为独生子女家庭;大一学生37名,大二学生38名,大三学生35名,大四学生25名。

2.2 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

135名调查对象中,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28.89%,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维度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45.19%、29.63% 和25.19%,详见表1。具 备7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传染病防治62.96%、安全与急救61.48%、科学健康观59.26%、科学就医48.89%、慢性病防治37.04%、健康信息30.37%、基本医疗21.48%,详见表2。

表1 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和3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n(%)]

2.3 不同特征社体专业大学生具备的健康素养比较

年级在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规模在社体专业大学生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民族、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7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的调查中,女生基本医疗素养高于男生(χ2=7.842,P=0.005),自评健康状况一般较差的健康信息素养高于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好人群(χ2=4.789,P=0.029),不同年级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17.147、18.808和9.280,P值分别是0.001、0.0003、0.026),详见表2。

2.4 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具备健康素养(1=具备,0=不具备)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年级、家庭规模、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前似然比法,纳入标准α=0.10,排除标准β=0.15。结果显示,年级变量进入方程,大三健康素养具备率是大一的3.214倍(95%CI 1.113~9.284),详见表3。

表2 社体专业大学生7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n(%)]

表3 社体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社体大学生总的健康素养水平是28.89%,低于上海市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66.65%)[7],高于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25%)以及体育教育[8]和体育专业[9]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14.95%、6.90%)。社体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较高,为45.19%,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较低,提示具备较高程度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或者形成健康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提示学校要根据社体专业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健康知识转化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7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显示社体专业大学生较高程度的掌握传染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科学就医素养,而对慢性病防治、健康信息掌握较少,甚至缺乏基本医疗素养,可能是由于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慢性病发病率低,导致较少关注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提示此3项尤其是基本医疗是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体呈现高年级比低年级更容易形成健康素养、掌握基本知识和理念、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与杨伟康等[10]、陈晖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随着年级增加,专业知识不断的摄取和积累,以及社会实践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但在健康技能方面,大二大三相对于大一大四而言掌握更多,可能与大一学生刚步入大学还未习惯大学生活以及大一新生培养的着重点在于思想政治、语言文化、身心素质等基础教育课程为主,较少涉及到专业技能知识有关,而对于大四学生而言正处于实习和毕业前找工作阶段,面临毕业、就业双重压力下导致对健康技能的不重视和疏忽。另外独生子女比单亲和多子家庭更多的掌握基本知识和理念,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全部关注度都在孩子身上,更重视孩子健康,孩子能获得的健康资源与信息比单亲和多子家庭孩子更多。女生比男生更多掌握基本医疗素养,可能是由于女生比男生更关注健康,更多的去了解合理就医、遵医嘱等相关知识。高年级比低年级更多的掌握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但对于基本医疗素养而言,大一新生掌握具备率反而最高。自评健康状况一般较差的健康信息素养显著高于自评状况比较好的,可能由于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时,反而会比较关注自身健康,获取更多促进健康的信息,纠正错误的观念维护自身健康。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有年级为影响因素,纳入模型的因素较少,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量少有关,提示今后类似课题及研究需要注意增加样本量。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群众体育工作,不仅是健康知识的接受者,将来还是健康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有一定的社会指导和示范作用,了解其健康素养现状对于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较为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其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可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和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再结合学生兴趣和健康需求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有针对性进行健康相关知识的传播,加强宣传基本医疗知识,增加对健康信息的掌握,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为以后的工作及生活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知识和技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