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冯彬
(北京按摩医院 推拿二科,北京 100035)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在腰椎病症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约占腰椎管狭窄症的70%,加之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患病人群在逐年增加。其特点是起病缓、病程长、症状多、体征少[1]。早期表现多为腰腿痛,随着病情加重会逐渐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功能障碍与感觉异常,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笔者自2012年以来运用腰椎过度屈伸旋扳法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笔者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52-70岁,平均(61±9)岁,病程在1-7年,平均(4±3)年。排除标准:有鞍区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患者[2-5];骨质疏松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骨肿瘤、骨结核患者;血管性间歇跛行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
1.2.1 过屈法
患者俯卧位,双手自然垂放于治疗床两侧,下肢并拢伸直,胸下(枕头下缘与十二胸椎平齐)及骨盆下(枕头上缘与两侧髂前上棘平齐)各垫一高枕,将患者腹部悬空,医者站其左侧,以右手手掌置于腰椎后弓最高点处,五指并拢朝向患者头侧,左手叠掌交叉按于右手手掌背面,医者双上肢伸直,嘱患者张口自然呼吸,待患者放松后,垂直顿压患者腰椎,每次施术20下。
1.2.2 过伸法
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下肢曲髋曲膝,医者站其右侧,以左手前臂按压患者双侧胫骨上段,右手手掌端提患者骶骨背面,待患者放松后双手同时加力,将患者腰椎过度蜷曲,幅度由小至大,使患者腰骶尽量抬高,每次施术20下。
1.2.3 过度旋扳法
患者坐于治疗床头,下肢并拢伸直,令助手固定患者双侧大腿和小腿,以向右旋扳为例,患者右手搭左肩,左手搭右肩,腰椎尽量前屈,医者站其右后方,以右手握拿左肘上端,左手掌根推按第四腰椎棘突右侧,双手反向协同用力,将患者躯干尽量向右旋转并后伸,反之亦然,每侧各施术10下。
根据文献的有关内容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优:腰部、腿部无疼痛麻木,站立、行走正常有力,无间歇性跛行,恢复原工作。良:腰部、腿部无疼痛麻木,站立、行走正常,但过度劳累或气候变化时腰部不适,偶有间歇性跛行[6-8]。中:腰部、腿部疼痛麻木明显减轻,但腰腿仍有酸痛不适,过度劳累后偶有间歇性跛行。差:症状、体征无好转或不变化,腰部、腿部有疼痛麻木,行走时间歇性跛行明显,不能正常复原工作。
本组30例,优9例,良15例,中6例,差0例。优良率达80%。患者经十次治疗,隔日一次,即可感觉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减轻,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也逐步得到缓解。轻中度患者治疗三十次,隔日一次,临床症状可基本消除,经一周一次的巩固治疗后可达到长久不复发的治疗效果,随访一年无明显症状复发。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骨与软组织(椎体、小关节、椎板、黄韧带、椎间盘等)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央椎管、侧隐窝、神经孔狭窄,使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骨科疾病。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退行性、医源性、外伤性、峡部裂滑脱等。临床上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最为多见,50岁以上人群好发。退变的主因多始于椎间盘,椎间盘突出后可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等;椎间盘退变也可导致椎间隙变窄,使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又可导致椎间不稳,小关节负荷增大,使小关节增生肥大;加之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褶皱、肥厚,多因素作用导致椎管狭窄,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此外,根据现代研究证实,缺血因素在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病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退变组织不仅直接压迫脊神经、硬膜囊[9]、马尾神经,从而产生刺激症状,同时也造成上述组织的缺血、充血、水肿及炎性反应,导致脊神经、马尾神经营养代谢异常,神经敏感度升高,病情迁延不愈者还可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造成永久性的损伤[10]。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对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亟须我们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手术治疗存在风险高、痛苦大、禁忌症多、术后椎体失稳、瘢痕组织增生等诸多不利因素,而非手术治疗虽然见效慢、疗程长,但是不会破坏腰椎生理结构的完整性,相对安全可靠,并且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易于广大患者所接受。在众多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尤以推拿手法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最为直接和有效。运用适当的手法,不仅可以改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整复椎后小关节的位移,松解后纵韧带的张力,牵张肥厚的黄韧带,从而相对扩大椎管内的有效容积,同时还可以改善椎管内的血液供应,促进脊神经和马尾神经的营养代谢,减少退变组织炎性物质的释放,消除软组织的充血与水肿,从而减轻椎管内的炎性反应。因此,推拿已成为当今针对该症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笔者运用过度屈伸旋扳法,意在通过三个方向针对椎管内退变组织进行扳动、牵张和松解,收治的30例该症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中过屈法意在牵张纤维化的后纵韧带,延缓其与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的骨化融合,同时还可牵拉马尾神经向纵轴方向伸展,从而扩大神经鞘管周围的有效空间,解除马尾神经与周围退变组织的粘连。过伸法意在恢复腰椎向前的生理曲度,扩大狭窄的椎间隙,使相邻椎体间产生负压效应,令突出的椎间盘延缓向椎管内突出,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向中心还纳。同时,此方法还可以牵张退变增厚的黄韧带,解除椎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从而改善椎管后壁退变组织的血液供应,扩大椎板与硬膜外之间的有效空间。过度旋扳法意在纠正脊柱的侧突畸形,改善上下关节突的位置关系,牵张椎管内软组织,并旋转、松解脊神经自椎间孔到硬膜外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此法在腰椎前屈位、下肢伸直位施术时,坐骨神经干处于过度牵张状态,此时可通过神经的曳动效应,加大过度旋扳法的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治疗思路与方法,笔者虽然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推拿疗法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由于该症病理改变复杂,多方面治病因素并存,手法的针对性治疗尚待进一步探讨;由于文中介绍的手法幅度较大,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当谨慎施术,这就导致起效更慢,疗程更长;对于下肢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的患者,单靠此方法略显单一,应当与针灸、理疗、康复锻炼等疗法联合运用;对于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的患者,过度屈伸旋扳法应当有所取舍,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性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应当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在漫长的疗程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鞍区感觉异常,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当立即停止手法治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