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安《解放日报》上的广告:折射延安生活的一面镜子

时间:2024-04-24

冉思尧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是中共办报史上的一件大事,它通过合并、改版、整风等,规范确立了办党报的方针原则,对建国后办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原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黎辛老先生回忆,当时延安《解放日报》社也有广告经营活动,设在美术科,其科长张谔兼任广告科长。搞漫画创作出身的张谔,很诙谐地在自己的窑洞大门上刻了一副对联:“美术成家,广告立业。”

这一时期该报刊登了大量广告,但基于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这一特殊载体,所刊广告又有别于普通报刊,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鲜明的时政性

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及时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是《解放日报》的重要使命。广告作为该报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秉承这一特点,很多时候党的政策意图便通过广告直接或间接地传达出来。先看下面几则广告:

1941年10月27日,报头左角刊登了一则广告:

延安业余剧团演出《新木马计》

(剧作者沃尔夫,译者萧三),导演陈波儿,舞台设计张仃,插曲杜矢甲……

1942年9月11日,新华书店刊登了一则新书广告:

整风文献出版了!

整风文献 现已印出 定价卅元 预订诸君 照价九折 请来领取 印数不多 预购从速 以免向隅……

1943年8月10日,华北书店刊登了一则新书广告:

华北书店最新出版!

鲁艺秧歌队编《新秧歌集》,这里收集《兄妹开荒》《春天里》等三十支新秧歌曲,定价二十五元。……

1944年2月8日,新华书店和华北书店刊登了一则发布新书的联合广告,排在第一位、字体也最大的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售价40元……

短短四则广告,是对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生动体现。

着眼世界的开放性

陕甘宁边区偏居西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后来国民党蓄意制造摩擦后对边区的封锁,使得边区与外界接触更为困难。但反观《解放日报》的信息蕴含量和广阔度,即便从广告上也可以明显看出,中共并没有受地域限制而安居一隅,而是着眼世界,密切关注国际动态。

如1941年11月21日新华书店刊登的一则广告:

时事资料第十三期出版

本期要目:日本法西斯蒂目中的苏联远东红军;日本的海军根据地;辽阔的西伯利亚高加索对苏联抗战的重要性;意大利陆军现况及其内幕;英远东军总司令——波普翰;苏联红军的重要人物;重庆之花纱布市场;广东新省会——曲江;抗战四年来我国外交大事(本期零售五角)

再如1943年4月16日新华书店刊登的一则广告:

苏德战争形势图(西道林纸三色套版精印)

读者期待已久之《苏德战争形势图》,现已运到。此图印制明晰精美。欲确切了解苏军反攻形势,实为必要之工具。关心国际问题者,尤宜人手一帧也。

不仅如此,中共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向世界传递自己的声音。如1941年12月19日刊登的一则启事:

中国反法西斯青年大会筹备会启事

一、大会期近为了处理日常工作本处业已正式成立,地址设文化沟市青联,每月十五十时至下午四时办公,各界如有捐赠或有事商询请按时迳来接洽为荷

二、各单位选派代表办法,已披露報端(见本报十二月七日第四版)不再另函通知,请火速选出代表,于本月廿五日起来本处报到幸勿延误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共产党形式上接受国民党的领导,附属于国民政府。国共两党力量相差悬殊和中共在野党的实际地位,使得国际上传达中国声音的主要是国民党政府。但中共努力克服诸多困难,传达自己的声音和立场。1942年1月在延安成功召开的中国反法西斯青年大会,青年代表们来自全国各省及香港、日本、朝鲜等地,还有部分华侨共计228人参加,配合了世界青年反法西斯运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共在国际上的影响。

严肃活泼的语言风格

《解放日报》是“全党办报”理念下的一张大型机关报,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是该报必须具备的“四性”,其语言风格自然精炼明晰,朴实严谨。但广告主要目的是销售信息,吸引受众,太过严肃和死板必然影响广告预期效果。因而《解放日报》上的广告力求实现二者的平衡,呈现出严肃活泼的语言特点。

如1941年11月16日边区银行刊登的一则关于“有奖储蓄券”的广告,标题为醒目的三个大字,“爱国财”,内容如下:

向来只闻国难财,未闻爱国财,爱国与发财,似不能兼而有之。但买有奖储蓄券,既可帮助公家经济建设,是为爱国,一旦中了头奖,又有一万元到手,是为发财。此种爱国之报酬,故名之曰爱国财。开奖之时,如不中奖,一年后凭券还本,安稳无比。既可养成节约之美德,又可以准备个人急需,有识同胞,盍与乎来!?

时值国难当头,但脱贫致富仍是许多贫苦人家羞于启齿的梦想,边区巧妙地将“国难财”对比置换,名曰“爱国财”,朴实恳切地宣传有奖储蓄的好处,将支援抗战(“爱国”)和发家致富融合在一起,解决了边区民众道德上的两难。

再如1942年8月9日刊登的一则卖马广告:出售千里马  日行五百里 两头见太阳 如有愿购者 请到小砭沟 休干所接洽

这则广告语言诙谐,所拟标题便夺人眼球——“出售千里马”,介绍时用“两头见太阳”极言马奔跑速度之快。而且在结构上也颇有新意,五字一句,还较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让人熟记。

了解延安生活的一个窗口

延安《解放日报》上的广告有别于报纸上官方正式的社论、消息报道,它形象生动地提供了更多来自日常生活的讯息,直接反映着延安时期的供需关系,尽管芜杂琐碎,却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延安生活的窗口。

如1944年1月29日刊登的一则鸣谢启事:

鸣谢启事

我妻临产两天衣胞不下,危在早夕。蒙留司生产科刘科长介绍至干招处马处长求医,在常医生的救治下,我妻母子性命两获安全,事后并坚不受纳分毫报酬,八路军帮助人民的厚意,实使鄙人感激不尽,特此登报鸣谢。并使我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延安市东关尹家沟居民 赵良英

1944年《解放日报》曾报道延安还有200多个巫神,其中59个巫神治死人命278人。通过此则启事可以看出,迷信思想仍然存在,而且是威胁边区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再看1945年3月2日解放合作社刊登的一则高价收买启事:

高价收买启事

本社为利用废物起见,决定高价收买破布,按布的好坏大小当面商议,分甲乙丙三等,其价目如下:(均以大秤计算)甲等每斤九百元;乙等每斤八百元;丙等每斤七百元。

收布时间:每日下午一时——六时

自1939年国民党开始蓄意制造摩擦、逐步封锁陕甘宁边区后,边区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通过生产自给、精兵简政、厉行节约等多种措施缓解了边区财政困难,改善了边区生活。但毕竟陕甘宁边区偏远贫瘠,自然条件受到诸多限制,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百废待兴,通过数年大生产运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边区落后面貌还有较大困难。通过此则启事不难看出,尽管边区生产自给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边区物质匮乏的现状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仍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

据有关资料统计,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的《解放日报》,截止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刊载大小广告5559条。这些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新闻之外为边区读者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信息,丰富和繁荣了边区建设。

(摘自《文史天地》2015年第12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