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迟结扎脐带对自然分娩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时间:2024-05-15

苏萍,迪丽奴尔·吐尔逊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0 引言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时期,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分娩方式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自然分娩在临床上广受提倡,相关调查显示,自然分娩的母婴结局普遍优于剖宫产[1]。结扎脐带是过程中分娩的重要环节,其严重影响着新生儿及孕妇的安全因素,为深入探究延迟结扎脐带与常规结扎脐带二者的差异,本次研究抽取120 例自然分娩产妇予以对照分析,观察不同结扎脐带方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共收治有产妇120 例,同时存在120 例新生儿,将60 例接受延迟结扎脐带的产妇定为观察组,年龄21~32岁,平均(26.5±3.5)岁,孕周37~42 周,平均(39.5±1.5)周;同时抽取60 例常规结扎脐带的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2~33 岁,平均(26.8±3.5)岁,孕周37~41 周,平均(39.0±1.5)周;所有产妇均为单胎,且均为初产妇,均自愿选择自然分娩,观察分娩记录未见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等症状,且均无严重妊娠并发症,调查本人及家属意愿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结扎脐带,胎儿自娩出后,将其置于平胎盘或低于胎盘5~10 cm 处,并于10 s 内完成结扎脐带即可。观察组产妇接受延迟结扎脐带,具体方法如下:自胎儿娩出后,将其置于产妇双腿下方,停于产床上,下铺无菌巾,若胎儿无需复苏,则常规清理其呼吸道,并擦净全身,并给予无菌毛巾进行保暖。胎儿娩出2~5 min 后,结扎脐带。若胎儿需要复苏,则根据美国新生儿复苏教材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复苏,若复苏失败,则在不移动新生儿条件下,于产床旁完成复苏操作,若复苏仍旧无效,则在结扎脐带后,将胎儿移动至辐射台上进行复苏即可[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产妇出血量情况,同时分析新生儿状况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率与新生儿APGAR 评分、脐红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和进行描述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t 检验计量资料,P<0.05 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对比

组别 n 产时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观察组 60 95.25±26.64 200.10±63.75对照组 60 125.84±23.64 233.67±64.28 t 12.548 21.658 P 0.001 0.001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中共有新生儿窒息2 例(3.3 %),14 d 内贫血1 例(1.7 %),黄疸3 例(5.0 %);对照组中共有新生儿窒息8 例(13.3 %),14 d 内贫血4 例(6.7 %),黄疸7例(11.7 %),组间对比(χ2=11.575,P=0.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14 d 内贫血率及黄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脐红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APGAR 评分、脐红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新生儿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脐红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

表2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脐红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

组别 n 新生儿APGAR 评分 脐红血红蛋白 胆红素水平轻度观察组 60 9.35±1.02 168.67±12.28 9.44±2.00对照组 60 9.26±1.01 170.35±11.26 9.62±1.20 t 1.254 0.684 0.225 P 0.083 0.435 0.66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产妇分娩后,由助产士立即进行结扎属于产科的常规操作,该类结扎脐带方式持续时间较长,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的质疑,临床研究发现,自胎儿娩出后立即予以结扎脐带,将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新生儿红细胞数量降低,从而促使新生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继而形成黄疸、贫血、窒息等严重后果[4-6]。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临床研究认为,出生后即结扎脐带不会影响胎儿体内血红蛋白水平,无其他副作用。但近年来相关文献逐渐显示,过早结扎将致使血液在胎盘中的留积过多,从而影响胎盘剥离,促发血型不合等严重后果[7-10]。长久以来,胎儿娩出后执行脐带结扎的时间始终存在争议,目前临床研究主要存在两派观点,其一提倡尽早结扎,其二提倡延迟结扎。统计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发现,脐带延迟结扎带给新生儿的益处显著高于尽早结扎脐带方式。脐带血中的脐带血干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即造血干细胞,同时也是血细胞的种子,属于各种血细胞的起源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类型,因利用脐带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加以移植健康造血干细胞可治疗多种不治之症,因此近年来针对婴儿结扎脐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普通结扎脐带的过程中,并不存在脐带血采集,因此通过延迟结扎脐带,是一种更为保守、安全性更高的结扎方式。另外,因早期结扎造成的血液聚积,将对胎盘剥离产生一定阻碍,从而增加母婴之间的输血量,威胁母婴健康,因此常规的结扎脐带方式有较高的几率威胁母婴健康[11-12]。截至目前为止,产科中针对新生儿脐带结扎并无统一的定论,一派观点坚持脐带晚结扎,其通常指持续至胎儿娩出后5 min 以上的时间段内进行结扎脐带,新生儿出生后至少30 ~60 s 后方可进行脐带结扎,晚结扎时间维持在5 min 以上并无明显弊端;与此同时,坚持脐带早结扎的研究观点认为,胎儿娩出后务必在1 min 内对其进行结扎脐带,否则很容易对胎儿的成长造成影响。综上分析结果可知,产科中因早产儿先天储备不足或医源性原因,新生儿接受输血的可能性较高,故而晚结扎脐带可有效避免这一弊端,减少新生儿输血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该症为早产儿的典型疾病,但并非完全发病于早产儿,通常情况下,胎龄与疾病发病率呈反比关系。延迟结扎可有效减少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风险,促使其获得额外的血容量,继而达到稳定脑血流及其自身调节机制的目的。同时其可导致贫血症状,使新生儿获得更多的血容量,保障其铁元素充足。但延迟脐带结扎并非无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迟结扎将促使黄疸的发病率提升,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无完全切实可信的依据证实其学说。本次研究发现,延迟结扎脐带方式能有效弥补常规结扎脐带的局限性,进一步保证母婴健康,更加有利于胎盘输出,保证血容量得到有效供应,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极血铁水平,降低贫血导致的输血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升血容量及血压,从而改善脑、肺、肠等器官组织功能,降低产妇胎盘残余血量,缩短第三产程,避免出现产时大出血[13-15]。随着临床研究对延迟脐带结扎益处的不断发掘,临床上需不断推广、宣传其应用优势,改善传统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母婴健康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若结扎时间过晚,同样存在安全风险,如胆红素激增、神经系统损伤等,因此在执行延迟结扎的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结扎时间,力求将脐带损伤出血量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延迟结扎脐带能够有效降低产时出血量,提升母婴安全性,避免多种不良反应,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