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刘阳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1957 年,著名心理学家Carl Rogers 第一次提出“同理心护理”的概念[1]。1973 年,“同理心”被正式引用进护理领域[2]。经历了护理界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与检验,发展到今天,同理心护理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使用并推广,被广大护理同仁认为是有效护理的必要条件和促进治疗的核心基础[3],尤其是在对患者健康的恢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患者认可度的提升这三个方面[4,5]。即使如此,同理心护理的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仍然存在。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同理心护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了同理心护理的概念在国内大致有以下几种阐述:第一、同理心在护理领域主要是指能够站在患者所处的立场,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顾虑和看法,并能将之传达给患者的特质与能力[6,7];第二、同理心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能够敏锐观察到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立场理解患者的想法,并给予患者最需要的回应,让患者感受到愿意为他着想,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尊重[8];第三、同理心护理在治疗性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是指护理人员以客观的角度理解和认同患者的内心情感和思维,以沟通交流的方式传递给患者他们感观的了解和认同[9]。
概念是人类对一件事物的认知,是对事物本质上的定义。对于同理心护理,缺乏清晰的概念认知会使得护理人员浪费不必要的精力或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于“同理心”一词出自于心理学范畴,并且因其在概念上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所以护理研究者们要研制出与之概念相符的测量工具并非易事[10]。
由于同理心在国外护理领域的发展时间较早,对其测评工具的研究与应用也较早,所以有针对其共性或个性的测评工具,并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验证。项俊之和季诚[11]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检索出共16 种有关护理同理心的测评工具,如表1 所示。
国内关于同理心护理的测评工具则大多数是由国外引进而成的,自产的测评工具相对较少,也几乎并未得到验证。如詹志禹[12]把Davis 提出的人际反应指数翻译成中文版本以方便国内使用,安秀琴[13]引用医生版杰弗逊的同理心量表。而邱志军[14]在结合我国护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护理教学背景编译的杰弗逊的同理心量表,是我国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但是其局限性在于针对性较强,仅适用于在校护生,对于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并不具备普适性。
测评量表对于所研究对象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同理心护理在临床的运用多只是对以往护理工作、方法或经学习得来的经验的归整,暂时未探索出比较具体的模式,导致目前适用于我国护理临床实际情况的同理心护理测评工具相对匮乏。护理人员难以运用科学手段收集和处理此类信息,使得其难以较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在结合我国护理临床实际情况下的同理心护理测评工具的研究与制定还亟待解决,并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表1 国外护理同理心测评工具
同理心护理是一项高负荷的认知活动,它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或其家属的社会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以及心理状态为基点,做出让患者易于接受的正确护理方法。但是长时间的消耗护理人员的认知资源,可能会使他们出现“同情疲劳”,甚至演变成长时期的、慢性的职业倦怠[15]。
同理心在护理临床的运用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它有给与和接受这两个甚至多个方面。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不能科学有效的进行同理心分配。护理人员理解患者的意愿和能因此付出的努力都是有限的。若使用不当,护理人员完全处在患者的角度提出要求,可能就会与医疗诊治或护理服务的出发点相悖。
同理心是一种认知活动,是潜移默化的。在职场中,处于对某类患者或同事的同理心,可能会不愿意指出他人的错误行为,这种心态会削弱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得大家把错误归结于集体而非实际犯错的个人。
有研究证明:同理心护理对于护患双方均有益处,不仅能促进患者健康,增进护患双方的信任度;对于临床护士来说,根据个人素质与能力在护理工作中恰当地使用同理心护理,能有效地避免护理人员出现“同情疲劳”等不良现象的产生,还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16]。
综上所述,同理心护理的发展在国内虽已成潮流,临床推广和运用也已成普遍趋势,同理心护理已成为如今护理学领域里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临床护士必须要拥有的照护患者的沟通能力[17]。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在统一同理心护理这一概念并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的测量工具。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懈探索适宜于我国护理临床实际情况的同理心护理发展道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