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顽固性偏头痛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4-05-15

梁新,王文杰,高三花,郭小刚

(沧州市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河北 沧州 061000)

0 引言

顽固性偏头痛属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范畴,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一般头痛多为偏侧,且患者常伴随恶心、呕吐等症。顽固性偏头痛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神经源性学说则认为顽固性偏头痛主要由于内分泌改变导致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偏头痛,如精神过度紧张、光线及声音刺激等均可导致机体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头痛[1]。而血管源性学说则认为顽固性偏头痛主要由于颅内动脉收缩使得局部血流量降低,颅内颅外动脉急剧扩张从而引发偏头痛[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电针、针刀微创手术等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但由于患者病程较长,电针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已逐步被针刀微创手术锁取代。针刀微创手术对机体损伤较小,且治疗效果确切,满足了患者的康复需求,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中选取5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 例)与对照组(29 例)。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3 例,年龄42~63 岁,平均年龄(52.5±10.5)岁,病程11~20 月,平均病程(15.5±4.5)月;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4 例,年龄45~60 岁,平均年龄(52.5±7.5)岁,病程14~19 月,平均病程(16.5±2.5)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顽固性偏头痛临床诊断标准,且在随意时间阶段发生间接性、反复性头疼;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③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其他病因所致头痛患者、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配合性较差患者均不纳入本次研究。

1.2 方法

(1)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选取患者百会、太阳、风池、头维、率谷、阿是穴为主穴,外关、阳陵泉、足窍阴 、双侧液门为配穴,采用直径0.25mm、长40mm 的不锈钢毫针进行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风池穴针尖朝向鼻尖,得气后采用捻转泻法施针,液门穴针尖朝上与掌骨平行,得气后采用捻转泻法施针,百会、患侧率谷穴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施针,每次刺针完毕均停留30min,阿是穴则与电针仪相连接,接受连续波治疗,以患者耐受为宜,3 次/周,连续治疗1 个月[3]。

(2)观察组:接受针刀治疗,患者于靠背椅反坐,头部置于椅背,于患者枕外隆突处与C2 棘突处连线中点及患侧颞骨乳突尖处行一连线并平均分为三段,于患者中内三分之一及中外三分之一处寻找压痛部位进针并作标记,选用4号针刀于枕骨骨面垂直进针,保持脊柱纵轴与刀口线平行并快速于皮下组织刺入,到达枕骨骨面后采用针刀将增生及粘连的筋膜、腱纤维等适当切割,后出针并按压止血,采用无菌纱布外敷[4]。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1 个月后对比疗效,以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 年以内无复发为痊愈;以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头痛次数减少且头痛持续时间变短为显效;以头痛症状有所改善,但偶尔伴随头痛发作为有效;以头痛症状无任何变化为无效[5]。

(2)预后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评定量表(SAS)、抑郁评定量表(SDS)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情绪进行评价,VAS 满分10 分,10 分为最痛,0 分为无痛;SAS 与SDS 满分均为100 分,50 分为界限值,低于50 分为正常,且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负性情绪越少[6]。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 20.0 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 检验,仅在P<0.05 时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表1 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68.97%,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预后情况对比

表2 中两组治疗后VAS、SAS、SD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顽固性偏头痛主要为患者头部一侧或两侧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该病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长,有研究报道,60%左右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具有家族史。并且顽固性偏头痛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不良情绪、过于劳累、过度压力是诱发该病的高危因素。偏头痛病程较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青年人群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偏头痛频繁发作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等,同时由于患者饱受偏头痛折磨,易导致性格发生不良改变,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得患者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逐渐增加,导致恶性循环的形成,长期发展可对患者心脑血管功能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引发脑出血、高血压等并发症。有研究提出,顽固性偏头痛发病后可导致患者脑白质发生病变,从而认知功能极大降低,可引发抑郁、脑梗死等症。顽固性偏头痛可发病于围绕机体头部、颈部的任何部位,一般来说,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发病前无明显先兆症状,少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伴随疲劳、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预后情况对比

表2 预后情况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VAS(分) SAS(分) SDS(分) VAS(分) SAS(分) SDS(分)观察组(n=29) 7.42±0.59 72.63±4.52 71.89±5.03 1.02±0.37 10.15±0.29 13.68±0.41对照组(n=29) 7.39±0.47 71.94±5.26 70.96±4.22 3.58±0.25 21.45±0.38 22.57±0.24 t 0.214 0.536 0.763 30.873 127.302 100.771 P 0.831 0.594 0.449 0.000 0.000 0.000

对于顽固性偏头痛患者来说,安静的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而光线及声音刺激、过度活动等则可加重头痛。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但由于药物副作用较大,因此患者耐受性较低,可能无法坚持用药,并且间接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得病情控制效果不尽人意,对患者预后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近年来已不推荐药物治疗的方式。电针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我国中医学认为顽固性偏头痛发病机制与肝脾肾失调、经络瘀滞密切相关,认为火热上攻、痰浊阻滞风阳内动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在电针治疗时,头为诸阳之会,侧头部为少阳经之所过,百会居于巅之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同神庭相配具有醒神开窍、清热息风之效。此外,风池为阳维脉、足少阳之会,具有息风平肝、解表祛风之效。率谷为足太阳、足少阳之会,有息风利胆之效[7]。加以电针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顽固性偏头痛来说,偏头痛的症状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也可为一侧或双侧,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整个头部疼痛的现象,而疼痛程度多为单侧痛,也可为双侧痛,甚至发展为全头痛,头痛性质往往为搏动性痛,但部分患者描述为钻痛,疼痛程度往往为中、重度痛,甚至难以忍受,因此单纯电针治疗难度较大,效果不尽人意。

针刀微创手术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得以发展,针刀是将手术松懈与针刺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可将多余筋膜切割,降低对于局部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循环功能,并且可有效消除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感[8]。针刀微创手术有效的弥补了常规治疗方式的缺陷,发挥了长期降低压迫以及消除炎症的功效,因此远期疗效也更为理想,患者经治疗后很少出现复发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VAS、SAS、SDS 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符合杨仙雨[9]等学者研究结果。证实针刀微创手术具有实质性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近期症状效果确切,同时远期疗效较为理想,达到了“以松至通,通则不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刀微创手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效果较为理想,极大的缓解了患者头痛程度,使得患者头痛等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