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患者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

时间:2024-05-15

石艳,闫海跃

(固安县人民医院 CT室,河北 廊坊 065500)

0 引言

CT增强扫描有利于明确病灶的大小和范围,推断病灶性质,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尽管增强扫描所应用造影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仍存在着一定的过敏反应[2]。同时,由于患者血管弹性、配合程度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等原因,注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造影剂外渗,表现为患肢的疼痛、肿胀等,严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3]。因此,要求CT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还要具备发现造影剂过敏反应先兆能力和相关急救知识。本研究自2018年1月起对56例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并与同期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有效减少了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固安县人民医院CT室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11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6例,研究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24-72岁,平均(48.2±7.6)岁;23例接受头颈部检查,19例接受腹部检查,14例接受盆腔检查。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3-74岁,平均(47.6±8.1)岁;26例接受头颈部检查,18例接受腹部检查,12例接受盆腔检查。两组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两组患者均无造影剂应用禁忌症,无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能够积极配合检查,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协议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东芝Aquilion TSX-101型64排螺旋CT扫描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造影剂用量,注射的模式和速率根据扫描部位确定。

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嘱患者禁食12 h后检查,检查前嘱患者放松心情,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做碘过敏试验,检查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检查完嘱患者按压穿刺部位时间要足够。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嘱患者检查前1晚进流食,检查当日可饮用牛奶、豆浆,无糖尿病患者可在饮品中加糖;老年患者或身体虚弱患者安排在上午10点前检查。②嘱患者检查前6 h饮水600 mL左右,检查当日共饮水不少于1500 mL。③心理护理教育,向患者耐心讲解增强扫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协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负性情绪。④将造影剂加温至37℃后应用。⑤认真评估血管情况,确定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了解穿刺次数、人工加压情况等,避免手背部穿刺。⑥熟练掌握急救药品、设备的应用方法,提高急救意识,熟悉急救的操作流程。⑦穿刺后评估静脉是否畅通,能耐受的注射速率;根据检查要求,并与技师充分沟通,选择合理注射速率。注射造影剂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轻度发热为正常反应,如患者反应强烈应立即停止注射。⑧检查结束后留观30 min,嘱其多饮水,告知患者72 h内每24 h饮水>2500 mL可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概率。

1.3 观察指标。

①过敏反应的判断[4],轻度反应,仅有头晕、轻度恶心、发热、轻度瘙痒、荨麻疹等症状,短时间内可缓解或消失。中度反应,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喉头水肿和眼结膜出血,用药后可缓解,生命体征平稳;重度反应,除上述过敏症状外,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需立即启动急救预案。②造影剂外渗的评估,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外渗分级标准[5]:0级,无外渗;1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2.5 cm;2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2.5-15 cm;3级,皮肤发白、发凉,伴有疼痛,水肿范围>15 cm;4级,皮肤紧绷,可变色、肿胀,有渗出,水肿范围>15 cm,伴有持续性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和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均为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

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比较

2.2 两组过敏情况

研究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病灶范围,判断病灶血液供应情况,在病变的影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静脉注射造影剂为有创性检查,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造影剂外渗和造影剂过敏等并发症[6]。尽管非离子造影剂已广泛应用与临床,具有低渗、低化学毒性、高密度亲水性等优点,造影剂外渗和过敏反应已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现象仍难以完全避免。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在应用于临床的新兴护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运用护理程序综合评价患者的全面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预测,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7-8]。

表2 两组造影剂过敏情况比较

本研究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检查当日不禁饮,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年老体弱患者于上午10点前完成检查,避免长期空腹导致的低血糖,操作前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减少副交感神经反应,减少过敏反应;将造影剂加至体温,降低粘稠度,可有效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通过上述护理干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降低了检查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检查的依从性。其发生原因与护理人员穿刺水平、患者血管状况和配合情况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了解患者信息,确定造影剂外渗高危人群,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穿刺准确率,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组织有无造影剂渗出,如有渗出,确定无异常后重新穿刺,并对渗出区域做好相关有效处理。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渗出发生例数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

综述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CT增强患者过敏反应和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