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4-05-15

张勇

(巴中市中心血站 血液制备供应科,四川 巴中 636000)

0 引言

在临床中,输血治疗是一项常见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在患者的急救与疾病治疗过程中均可起到关键作用,而受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患者所输注血液大多为成分制备类血液制品,主要有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几类[1]。但是,在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即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与输血有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因此而死亡。本中心血站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输注不同类型血液制品进行治疗的662例患者所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为制定降低输血不良发生率的对策提供有效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本中心血站收集有662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其中男361例,女301例;年龄为14-65岁,平均(41.7±8.9)岁,所输注血液制品类别分布:输注悬浮红细胞的为172例、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为223例、输注洗涤红细胞的为154例,输注浓缩血小板的为11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输血治疗均严格遵循卫生部2000年所颁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相关要求实施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准确详细的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输血史、输血品种、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等。由笔者制作《输血不良反应统计表》,收集整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反馈单》后,按所输注的血液制品类型不同,分别统计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数量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并对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判定

按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三种,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原来与输血有关但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体温升高1℃以上,患者表现为畏寒、发热、寒颤、出汗,并可伴恶心呕吐、心悸、头痛、皮肤潮红等;溶血反应为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对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血液,使献血者或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反应,多为输入不相容血所引起,患者表现为发热、寒颤、腰背痛、呼吸急促、烦躁、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肾衰竭,全麻下手术野出血等;过敏反应患者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红斑、荨麻疹、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紫绀、休克等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若涉及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率)表示,若涉及对比,对%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662例输血患者,共出现11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数的1.66%,其中172例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共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223例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患者共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154例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者共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113例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患者共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由此可知,以悬浮红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洗涤红细胞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不同类别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见表1所示,不同类别血液制品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详见表2所示。

表1 不同类别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表2 不同类别血液制品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

3 讨论

众所周知,输血治疗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疾病治疗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病情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成分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成分输血因其针对性强、血制品浓度高、疗效好并且可节约血源等优点已经被当前临床广泛应用[2]。根据血液制品成分的不同,可分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几类,而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致几乎不存在完全一样的血液成分,同时由于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献血者的血液输注到受血者体内后,可能出现用原发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即输血不良反应,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不同,可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等,患者一旦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上述不良反应,轻者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进展,重者甚至会因此而导致死亡,因此,对输注不同类型血液制品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别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对于降低患者输血风险、提高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性、确保患者原发疾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3-4]。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的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662例输注不同类型血液制品进行治疗的患者所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发现,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类血液制品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输注洗涤红细胞类血液制品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而输血不良反应集中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两种,其中输注红细胞类血液制品如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而输注血浆类血液制品如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血小板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通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下:悬浮红细胞中含有白细胞,而白细胞处于免疫状态时产生抗体,对患者进行输注时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反应而激活补体,继而导致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溶解而令热量散失,出现发热现象,同时随着其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白细胞会出现轻微活化情况,并且会释放少量含有肿瘤坏死因子、相关介素的细胞分子,进而导致患者输血时出现发热的几率被提高。而冷沉淀凝血因子与浓缩血小板等富含血浆类的血液制品中可能含有异体血浆蛋白,并且在其制备与存储过程中,其中含有的白细胞活化产生白三烯、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均可促使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另外,受血者本身为过敏体质也是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5-6]。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站应不断引进并应用更加先进的成分制备仪器与技术,完善血液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同时,医师也须在患者输血前做好免疫血液检查、交叉配血、抗体筛选等工作,严格把握患者输血适应证进行合理输血,并且对择期手术患者提倡使用自提输血方式,以进一步确保患者的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患者输血风险,进而使患者原发疾病能得到更为及时与有效的治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