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时间:2024-05-15

唐国富,庞文军,江元慧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西 钦州 535000)

0 引言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是一种严重疾病,其以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为病理基础,具有较高发病率、后遗症率、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等。而患者一旦发病,则其会出现偏瘫、语言障碍、口眼歪斜、乏力、头痛等症状,且会伴发中枢神经功能缺损,因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威胁[1]。本文即对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做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53.2±4.7)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56.2±3.4)岁。两组基础信息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080078,产自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对照组,用法用量为:睡前口服,75-100 mg/次,1次/d,共治疗14 d。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即采用普伐他汀钠(国药准字H20050456,产自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0 mg/次,1次/d;采用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J20070060,产自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0 mg/次,1次/d,共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2]:痊愈:患者NIHSS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0级,且意识障碍、偏瘫、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NIHSS评分静滴46%-90%,病残程度1-3即,各症状改善显著;有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18%-45%,各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内膜中层厚度)改善及预后情况(Barthel指数[3]:用于评估生存质量,分值高低与患者生存质量高低呈正比。NIHSS评分[4]:用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高低与神经缺损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较对照组82.0%显著较高,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改善对比

两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面积、IMT等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斑块改善对比(±s)

表2 两组颈动脉斑块改善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颈动脉斑块面积(cm2) IMT(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71±0.41 1.31±0.25* 0.71±0.22 0.51±0.14*对照组 50 1.72±0.34 1.47±0.53 0.75±0.23 0.64±0.17

2.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6.79±2.38 64.51±4.62* 25.31±3.27 10.64±2.15*对照组 50 18.54±2.46 44.65±3.24 25.63±3.46 16.83±2.29

4 讨论

在发病初期,脑血栓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中枢性偏瘫、面瘫、复视、眩晕等症状,且血小板会被激活,并将血栓素释放,从而形成血栓。作为一种镇痛解热药,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其作用在于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其在血管内皮受损、高胆固醇血症下可活化徐诶下板,且可抑制核因子,从而减少各种黏附分子和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5]。而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对血脂加以调节,其可对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加以抑制,即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进而延缓其硬化,从而发挥抗血栓、抗炎以及保护神经的功效。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脑血栓,则能发挥出协同作用,即可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6-8]。本文的研究中,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较对照组82.0%显著较高,且P<0.05。两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面积、IMT、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因此可以看出,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显著,即可减少其动脉斑块面积和厚度,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存质量,预后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