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智慧行善

时间:2024-05-15

李满英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0 引言

善念善行就是当人遇到事情、矛盾时,或多或少地能够重他轻己,代人着想,甚至清空自我,换位站在彼此的立场思考问题。善念善行是人可以通过平时培养、教化而得的,是可以增长的,不是平白无故而来的。善根深厚的人,在社会生存空间中,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保持立场公正、言行中正。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智慧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是无止境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无止境的,如何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全社会育善念扬善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善的科学内涵

善的内涵包括善念和善行两个方面。善念就是好的念头,是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需要一种价值取向;善行是在尊重自然和社会的基础上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善是人性和人生态度的反映,内附于人的道德素养之中,外化于人的言行举止之上。“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文化典籍《大学》开篇便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希腊柏拉图提出了“至善”概念,并把它规定为最高的理念[1]。这说明中西方都把最高最完美的善看成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1.1 善是人类一种自然情感认同

同类不相害的天然本性在动物界普遍存在,作为自然人的人类具有同情、怜悯、恻隐之心等情感。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人,总有些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些本性促使我们关注他人的命运。”[2]同时给出“同情”的定义是:“旁观者通过想象,把自己放入当局者的经历中,从而产生与当局者近乎相同的情绪和感受,这便是同情。”[3]对同类当局者的情感共鸣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是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善性善根。如果片面强调后天、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忽视人的善良表现的自然层面,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2 善是一种社会理性的表现形式

人是社会的人,没有人可以置身于社会生活之外。“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4]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对善的深入认识:需要把善与利人利他直接联系起来,从社会关系、社会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并了解。“我把利人的习惯称为‘善',而把利人的天然倾向称为‘性善'”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其道德和历史著作中明确的[5]。

1.3 善是人的正当需要和正当利益的满足

因为人会有不正当的、邪恶的、不符合人和人类根本利益的需要,所以,善必须是人的正当需要的满足。而“正当需要”是指既满足人的自然生理需要,又同时满足人的社会精神需要,是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需要。同时善与道德与利益是相通的。大凡道德的就是善的,德行就是善举。道德的根基是利益,调整的关系是利益。利益的基础是需要,人的利益与需要是相连相通统一的。关于“善”与“正当”的关系,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曾指出:“首先把善定义为于独立于正当的东西,然后再把正当定义为增加善的东西。”[6]他把“正当”与“善”视为同向正向的理念。“善”与“正当”是相互包容且不可分割的。凡是善所指是正当的,换言之,凡是正当的亦必定是善。

1.4 善的“至高点”是人类的理想

善的“至高点”是人类的理想,使人类无利益的趋向趋同它,而又不能完全真正达到。社会的至善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人之欲是无限的。欲望是人类前行运转的动力,若无欲无求,那人类的意义价格都将不复存在。而人类的理想:善的理念、善的意志,向善,为善,将无法持续存在。时刻保持理想,方能朝着善的方向前行。

2 善念善行是实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2.1 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

纵观古今,历代盛世无不是善治之为,善念善行更是中华民族治家立业之本。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从为国人代代相传的治家理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启示着做人的道理;“为民善,天地宽”道出了激浊扬善的时代主流;“为公善,吏清廉”道出了为政清廉之源;“为政善,盛世现”表达了百姓心声;“弘扬善,助梦圆”突出了弘扬善文化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7]。

2.2 善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以和为贵。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主流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礼”是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代以来,遵循道德规范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礼”得以化解,构建着一种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国家治理提倡实行“仁政”,“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待天下。[8]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发展与和谐、以善来追求美好大同社会的治理方式分不开,善文化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代中国动荡不安。恶势力肆虐整个中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势不仅表现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资源的霸占,还体现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表明中国的问题解决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道路。中国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扶相持的团结友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支撑着中国人民战胜一个个强敌。中国走过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走进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善始终作为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支撑着中华文明源源不绝,新时代中善念善行已经成为我国主流价值取向、成为社会的道德准则、成为稳固民族基业的精神需要。

2.3 育善扬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至善。”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智慧结晶。育善扬善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央重要文献中都有善的道德建设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9]。”所以,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只是停留在温饱的解决,而趋向于更加舒适的生活亨乐。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善表现为“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10]育善扬善能使人与人交往更加纯净,社会氛围更显温馨。我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外交战略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持续的、有效的努力。***总书记说:“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中国在外交以善待友邦、合作共赢方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赞誉和世界喝彩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形成当代中华民族之善,善念善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已被人民广泛传承和弘扬光大。文化的柔性力量不可谓不强大,各种善行参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这股善的凝聚力是我们通往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

3 智慧行善

3.1 善念善行是一种大智慧

善念善行既有发自心里的个体关怀,也有出于社会的责任、使命的担当。从这个意义而言,善念善行是存在于心灵世界的一种无我无私、正义担当的大智慧。行善是一种选择,选择善是不易的,善源于爱,行善是本性使然,是美好生命的自然流露,没有负担,没有目的。

3.2 如何行善

有的认为只要把金钱施舍给人或某些组织就是行善,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我们的善如果被恶人利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伤害。米开朗琪罗说:“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慈善本是一件好事。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几乎都在喧嚷着做慈善,然而也有各种借慈善之名,获各自私利这种假冒伪善常有之。恶披着善的皮,善不知所踪,为善念善行者蒙上厚厚的阴霾。行善要有智慧,不要被世界恶势力利用而玷污善举之名;行善要有勇气和胆量,不能被恶所胜;行善既不能被外在环境利用,也不能屈服于外在环境。环境和磨难是我们行善的导师,人的软弱或刚强使人们彼此之间学会爱和扶持,彼此需要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性的自我发现过程。在现实与良知强烈的碰撞中,选择背水一战的叫做大善,人们称之为英雄。

综上,弘扬善文化,践行善念善行,是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实现新时代人民美生活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