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研究噻托溴胺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护理配合

时间:2024-05-15

郑咏梅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类型,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虽然有预防、治疗的针对性手段[1],但其迁延难治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依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舒适度[2],特别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该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增长速度引起了临床的高度关注,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有一定概率因此发生死亡事件,在所有疾病致死因素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死率居于第4位[3]。当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手段有多种,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情况相对特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确保高效与安全兼顾,同时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4],因此本院对诊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噻托溴胺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为了更进一步确保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的干预效果,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进行配合,现将本院近年诊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梳理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诊疗年龄在60岁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年龄在63~81岁,平均(69.1±4.2)岁;病程在5~14年,平均为(8.7±1.1)年。排除标准[5]:①发现肺癌疾病;②存在严重沟通障碍;③肢体功能受损难以配合康复训练;④肺纤维化。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肺功能等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6]。根据其接受的护理措施将其以每组3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临床基线数据诸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分布差异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噻托溴胺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案。

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根据医嘱用药,普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离院后如果发生明显不适感则需要立即到院就诊[7]。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配合肺部锻炼、康复训练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如下:①基础护理。定期为患者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脉搏、血压等[8],如存在呼吸困难情况的配合鼻氧管供氧以及输液护理,调整饮食结构。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需要构建良好的交流渠道,通过专业的操作、亲切的态度来得到患者信赖感,在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文化程度、接收程度,有目的地选择疏导方案,综合性格和精神特征分析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做好缓解工作,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保持治疗依从性[9]。③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可选手册、多媒体、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内容包括该病诱发机制、典型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手段,在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积极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同时也要提高患者家属对该病的监督和预防意识[10]。④药物指导。对于噻托溴胺吸入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用药方式、用法、剂量等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使用,说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坚持治疗对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价值。在合理的情况下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以提升机体免疫力,避免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11]。⑤肺功能锻炼。缩唇呼吸:控制呼吸频率并提升潮气量,达到肺内部气体交换和肺功能改善的效果,排出肺泡残气量;腹式呼吸:该锻炼模式在于让腹肌张力提升,让横隔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幅度增加,达到提升呼吸肌肌力以及改善肺通气的效果[1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用QOL量表进行评估[13],内容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状态、情感职能以及社会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 20.0做统计与分析,具体经t检验,由(±s)对检验结果做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心跳频率

两组患者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后在平静状态下、登1层楼以及登2层后状态的呼吸、心跳频率等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优越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表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呼吸、心跳频率改善(±s, 次/min)

表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呼吸、心跳频率改善(±s, 次/min)

组别 指标 平静状态 登1层楼 登2层楼对照组(n=38) 呼吸频率 26.5±7.5 30.6±9.7 34.8±10.3心跳频率 84.6±14.5 88.5±16.2 92.6±18.1观察组(n=38) 呼吸频率 24.4±6.3 25.5±6.2 27.3±8.4心跳频率 76.7±11.4 80.1±10.7 83.4±14.5

2.2 肺功能

相对于护理前,两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表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肺功能比较(±s)

组别 时间 FEV1 MMEF PEF对照组(n=38) 干预前 1.4±0.9 1.2±0.7 3.1±2.2干预后 1.5±0.8 1.4±0.6 3.6±2.1观察组(n=38) 干预前 1.4±0.8 1.3±0.9 3.0±2.2干预后 1.7±1.1 1.6±0.8 4.4±2.1

2.3 生活质量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3。

表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生理机能 心理状态 情感职能 社会关系对照组(n=38) 14.4±1.7 14.5±0.8 14.3±0.8 14.5±0.6观察组(n=38) 17.9±2.0 20.1±0.6 20.2±1.2 19.9±0.8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属于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类型,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在急性发病期阶段进行积极治疗后患者会进入康复期阶段[14],但该病具有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15-17],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极为容易受到影响,这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病情的控制难度增加,再次导致患者正常生活受影响,从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重要原因,当前临床并无针对性的彻底治疗手段,因此治疗重点逐渐转移到改善呼吸动力学[18-19],选用噻托溴胺吸入剂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均有此类效果。在经过急性期进入康复期后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提升整体机能,缓解病情的恶化,改善和控制症状,通过各种针对性、长期的锻炼能够让膈肌更加强壮,让心跳、呼吸频率趋向于平稳,进而更好地恢复肺功能[20]。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噻托溴胺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临床价值突出,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病情有更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