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刘巍,何伶俐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临床实施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检验危急值与正常参考范围的偏离较大,若出现此类结果,则表示患者处于危急的状态,此时应为患者实施有效、及时的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如若不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临床生化检验真性危急值可直接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信息反映,但是若出现假危急值的情况,则会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造成影响,引发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及时将假危急值出现的可能排除[2]。本研究主要对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以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假危急值的原因进行分析。6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1-69岁,年龄均值为(42.58±10.33)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生化检验,主要生化检验的项目为钠(Na+)、尿素、钾(K+)、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施检验。根据科室中的危急项目表,对患者检验的结果进行判断,患者在出现危急值时,重复实施检验,若二次检验结果未出现差错,则做好相应的记录。常规情况下,危急值是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合,重复实施规范化的检验,可查询到对假危急值造成干扰因素的情况。
对临床生化检验出现假危急值的情况以及其具体原因进行观察分析。
导致生化检验中出现假危急值的原因较多,包括含Na+、K+液体输入时、脂肪乳输入时、大量维生素C输入、不含Na+、K+液体输入时高浓度葡萄糖输入时进行不规范抽血、病理生理因素、真空采血存在不合理促凝剂等,具体如表1:
临床生化检验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较易出现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异常检验结果处理十分必要。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危急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可行的相关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可有效控制错误的发生[3]。
本研究显示,导致生化检验中出现假危急值的原因主要包括含Na+、K+液体输入时、脂肪乳输入时、大量维生素C输入、不含Na+、K+液体输入时高浓度葡萄糖输入时进行不规范抽血、病理生理因素、真空采血存在不合理促凝剂等。对于血糖增高、Na+、K+升高或降低主要是输液时存在不规范抽血所致,此种情况较易更正。对于脂肪乳输入所致Na+、K+出现假阳性升高,主要是脂代谢的血液样本出现溶剂置换效应而出现Na+、K+水平偏低的情况[4]。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相关潜在危险因素会对血糖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5]。对于小儿患者,实施生化检验,首次接受维生素C注射干预者,其较易出现低血糖,在实施检验时,多次进行血糖的测量,显示其血糖水平均处于0.5mmol/L-0.9mmol/L的范围。同时,对患者实施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主要为早上6点左右,而实施离心操作的时间主要为晚上8点左右,其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较长,其中的血糖会被分解,因此会出现血糖水平较低的情况[6]。本研究出现尿素水平假高的患者,其均为ICU患者,其肌酐水平处于81mmol/L-122mmol/L的范围,其尿素处于40mmol/L-51mmol/L的范围,其具体原因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对具体的原因确定。
表1 假危急值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n(%)]
其他相关研究显示,导致临床生化检验中,出现假危急值的原因还包括溶血、错用采血管、标本送检延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等。采血的过程不顺利,会使得血液中混入组织液,导致出现溶血的情况,同时标本在采集后,其剧烈的摇晃,会使得红细胞发生破裂;通过小号采血针进行采血干预,会使得大量红细胞快速地进入至针腔内,从而出现溶血的情况;若消毒剂未完全干燥,其会随着穿刺针进入至血液中,出现溶血的情况。在血液标本采集时,应选择专用的生化管,即含肝素锂抗凝剂、分离胶、无添加剂的生化管,若护理人员在采血时,选择EDTA-K2抗凝等的采血管,则较易出现K+水平升高的情况。若患者存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情况,则其总蛋白水平较高,其中的可溶性大分子相关比重增加,使得血液中的水溶液比例减少,实施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则较易出现假性低血钠的情况。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患者,其血液中的相关凝血因子被稀释,从而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若常规对标本处理,则在实施检测的过程中,会发生凝固的情况,因此,需要将标本在37℃的水中实施水浴处理,之后实施离心干预,以此避免出现假危急值的情况。
危急值多数为异常值,在多数样本中仅存在1例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危急值的情况,应首先考虑偶然因素所致的误差,并进行复查。每次出现危急值时,均立即实施复核处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下实施检测,以此确定存在危急值,则应通知临床。临床生化检验的相关人员,应充分对危急值出现的流程熟悉,在出现危急值时,应对因素引起的假危急值排除分析,确定检验试剂、仪器、室内质控结果等是否处于正常,及时进行复查干预,若复查结果与首次结果基本一致,则通知临床,并询问患者病情是否与其检验结果相符合,在无异常的情况时,将检验结果发出,并对患者的姓名、科室、病案号、检验时间、项目、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7]。若临床医生认为生化检验结果与临床病情不相符,则重新进行标本的采集,防止出现假危急值的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中出现假危急值的原因较多,临床应采取合理措施对假危急值进行预防和处理,以此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