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时间:2024-05-15

汪青

(同德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南州 813299)

0 引言

肺炎支原体肺炎为儿科常见疾病,肺炎支原体为其主要病原,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1-2]。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在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欠佳,仍然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且肺部阴影加重,容易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并发症[3-4]。本病为临床治疗增加一定难度,对患儿健康有严重影响,需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治疗。本研究通过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进行时间在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甲组(n=19)与乙组(n=19)。甲组男11例,女8例,年龄2~12岁,平均(7.12±1.58)岁。乙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11岁,平均(7.13±1.56)岁。两组患儿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抗生素规范治疗≥1周后无效者;家属及患儿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近期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者;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有药物过敏史者。

1.3 方法

乙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阿奇霉素10mg/kg+5%葡萄糖溶液250mL,行静滴,1日1次,持续静滴5d,随后停药4d,给予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10mg/kg,顿服,持续用药3d,停药4d后重复上述治疗。

甲组在乙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常规治疗间歇给予甲泼尼龙2mg/kg/d,分两次行静滴,间隔时间6h,持续治疗3~5d后改成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剂量0.5~1mg/kg/d,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48h后停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疗效标准[5]:显效:患儿治疗后咳嗽等症状彻底消失,体温恢复正常,阴影吸收超过2/3;有效:患儿治疗后咳嗽、发热等症状均显著改善,阴影吸收<2/3;无效: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阴影吸收<1/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18.0,以(%)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观察表1可知,甲组总有效率为94.74%,乙组为73.6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甲组相对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差异[n(%)]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观察表2可知,甲组不良反应率为10.53%,与乙组(26.32%)相比,相对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4.52%左右,近年来发病率在持续增长[6]。目前临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部分患儿因免疫力低下,治疗后仍有咳嗽、发热等症状,肺部阴影加重,逐渐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目前临床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病具有病程长、临床治疗困难等特点,可累及机体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引发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7-8]。因此,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方案主要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但存在创伤、费用昂贵等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9]。邵新环[10]研究认为,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核心治疗原则仍为抗炎。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炎效果显著,近年来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其作用机制为特异性和iGR进行结合,产生基因调节,对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合成进行有效抑制,促使肾上腺素产生大量激素,建立反馈机制,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及增殖,有效提升机体免疫能力,进而减轻对器官的损伤,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本次研究中,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且不良反应反应较少。提示糖皮质激素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