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巫承美,陈琴,唐婷
(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德阳 6180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神经内科疾病,人们对神经内科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护理模式的发展,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需要[1-3],因此,本文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接诊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病患者60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神经病学的质量控制和品管圈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应用价值,发现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接诊住院治疗的神经病患者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经过临床确诊,而且均无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对照组基本情况为: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7.5岁。实验组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7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的情况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神经病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并配合基本的心理护理,语言交流和行为指导;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如下:首先,成立质量控制圈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并通过自荐和推荐,招募了11名成员,每个月的15日和30日作为活动日,进行了一小时的质量控制圈活动。神经内科病人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且病情复杂多变,在活动期间集思广益,列举前一阶段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选择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如对2016年我科室安全用药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我科主要有药品存放差错、医嘱执行差错、药物发放差错等问题。鼓励所有成员分析其原因,探索解决方案并予以解决,如针对我科室安全用药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规范药物发放流程、加强交接班记录、组织学习药学知识等措施;最后该方案被概括为一个由所有成员全面实施的实用项目,活动的下一阶段重新分析改进结果并讨论结果和缺陷。组织圈员学习所有的措施和流程,必须做到人人掌握,并由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考核,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1)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2)出院时,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护理服务院的满意度,每个项目1-5分,共20个项目,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得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3)护理后,统计两组神经衰弱、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发生情况,以此表示护理质量。
本文对于数据的处理选择软件是SPSS 22.0统计学软件。在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此次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统计
护理后,实验组只发生1例神经衰弱,对照组发生神经衰弱3例,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2例,其它神经症状1例,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后质量统计
神经外科疾病对患者影响极大,如难以保证预后效果,很可能使患者长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下降[4,5]。单靠改进治疗方案虽具备一定的效果,但考虑到医疗条件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善,因此从护理入手提升预后更有价值[6,7]。近年来,品管圈活动成为改进用药安全问题的有效管理工具。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开展工作,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8-10]。品管圈活动中,成员们通过分析现状中的不足,集思广益研究对策并制定应对措施。本意研究表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质量更好。
综上所述,在神经病科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