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陈立红
(河北省献县人民医院,河北 献县 062250)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肺部感染,发病病原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引发[1-3]。相关研究表示,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近年来在逐渐上升,且病情较重,可累及机体多个肺外脏器,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对我院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报道见下。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5例大叶性MPP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1.53±5.49)岁。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25例非大叶性MPP患者为参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1.52±5.42)岁。两组基础资料经比较后,发现差异不明显,可进行比较。
(1)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2)胸部X线、CT肺叶或肺段呈大面积高密度或肺实质浸润;(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P-Ig M抗体滴度,急性期≥1:80,或恢复期上升为急性期4倍,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可诊断。
上述条件均同时符合者,可判断为大叶性MPP患者,不符合但符合其他条件者,为非大叶性MPP患者。
自制调查统计表,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等进行调查统计。
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肺外并发症情况。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 11.0,计量、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和χ2检验,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表1可知,研究组体温>39℃、发热时间 >10d、CRP >10mg/L、CRP >40mg/L 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n(%)]
通过表2可得出,两组消化系统受累比例最高,其次为γ-GT升高、心血管系统受累、血液系统受累,研究组肺外并发症率为52.0%,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
表2 观察两组肺外并发症情况[n(%)]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出,与非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比,大叶性肺炎支原体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患者更容易出现高热(即体温>39℃)症状,大部分患者发热时间会超过10d,肺外并发症率更高。肺炎支原体和机体各种组织共同抗原,受感染后对机体形成刺激,生成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并在机体肺内外血管基底膜发生沉积,对补体进行激活,进而对患者脏器造成严重损伤[4-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肺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受累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表示大叶性MPP患者体内免疫反应与非大叶性MPP患者相比更明显;(2)CRP升高更明显,WBC多正常。CRP为人体应急时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相蛋白,在判断机体炎症类型与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不会受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症因素影响,为判断炎症的有效指标[6]。有相关研究表示,CRP >40mg/L可作为判断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指标。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CRP >40mg/L比例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提示CRP >40mg在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具有一定价值;(3)通常为单侧受累,缺少小叶中心性结节、支气管壁变厚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典型临床特点[7-8]。因此容易出现误诊,可被错诊为普通细菌感染。
大叶性肺炎支原体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各种细胞因子失衡等现象,临床通常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部分患者体温仍然难以恢复正常,并且容易出现迁延不愈的现象,加重病情[9]。针对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仍然不退的患者,可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可促进其快速恢复正常体温,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短程使用,患者几乎不会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王向烨[10]认为,对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并降低肺外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严重、肺外并发症率较高的临床特点,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现象。详细掌握、了解患者临床特点,利于临床制定相关治疗方案,针对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早日康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