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徐战辉,蔡小林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心卫生院,海南 海口 5703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导致近年来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自身体质逐渐衰弱,其病症特征相较于青壮年患者更加明显,病情进展迅速,易穿孔,一旦治疗不及很容易发生恶化,诱发多种临床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深入探究其病症机理,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诊治体会,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次研究选择5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普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52~83岁,平均(72.5±6.5)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情况,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18例、恶心呕吐23例、便秘4例、上中腹压痛15例、右下腹压痛40例,同时合并冠心病6例、高血压15例,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均在发病后5~10d,平均(7.5±0.5)d;通过相关检测,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标准,入院后24h执行手术诊断,其中30例执行单纯阑尾切除术,26例执行阑尾切除同时伴随腹腔置管引流术,术后给予联合抗生素治疗,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甲硝唑等,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3-4]。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其住院时间与临床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包括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6例患者中,共有显效30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死亡),综合有效率为98.2%,1例死亡类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8%;不良反应调查发现,10例并发伤口感染,5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并发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不良反应率为30.3%,住院时间为8~12d,平均(10.5±1.5)d。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属于高发性急腹症,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临床诊断过程中,缺乏典型症状,导致误诊率始终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深入分析其病症机理,探讨其临床特征,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研究其治疗体会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5]。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阑尾在解剖学分析中,与盲肠呈单向连接关系,一旦发生梗阻很容易导致其内部囤积大量分泌物,继而致使内压增高,对阑尾壁产生压迫,影响远侧血运;同时造成细菌大量侵入,致使阑尾腔感染[6]。临床研究认为影响阑尾炎发作的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为代表,其能够导致内脏神经反射,引发阑尾肌肉发生痉挛,促成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等疾病,最终导致多种急性炎症。老年急性阑尾炎是其中的典型症状,其病死率高,并发症风险更高,很容易导致血管、淋巴发生退行性改变。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7-8]。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约30%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同时因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率较低,导致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有坏疽穿孔或已形成脓肿,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理改变。
本次研究发现,因老年人身体机能弱化明显,血管、淋巴存在明显退行性改变,导致其炎症反应后有更高的几率出现坏死、穿孔等症状;其反应力低下,症状和体征常较病理改变轻;另外,其发病症状并不突出,腹痛与呕吐等现象随机出现,不具备典型特性[9]。因此早期确诊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前提,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意义重大,因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炎症程度与患者自我感受存在差异,其大网膜对炎症限制作用减弱,因此老年阑尾炎相较于一般患者的治疗需采用更加积极的手术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不易观察,且因其抵抗力弱容易发生化脓穿孔[10]。同时根据其临床特征及病史资料,给予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存在明显右下腹痛或转移性腹痛等症状,尽早确诊采取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