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吴应清 谭凯
从业近30年,谈及自己的身份,巩鹏总是谦虚地说:“我就是一个普外科医生。”从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疾病发病机制的探寻,到相关疾病的全程诊疗,这位总是带着亲切笑意的医生长期奋斗在普外科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一线,为无数患者缓解病痛的折磨,带来健康的希望。在医学诊疗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当下,已“知天命”的他仍在“新路”上不断探索,以期为患者找到更为合适、高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在过去,患者对于普外科的常规印象可能就是做手术;而现在,在精准诊疗、多学科联合诊疗等诊疗理念的‘加持’下,普外科正在不断诞生新的可能性。”循创新之光,解病患之苦,这便是巩鹏一直在做的事。
医者仁心:
精准外科时代的探路者
“医学是每天都在进步的”,这是巩鹏从研从业多年来,对于医学最深刻的体悟之一。巩鹏坦言,相较于二三十年前自己刚刚成为一名医学生时,普外科的面貌与实质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手术的范围,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的革命性改变。在精准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等治疗理念的指导和推动下,治病、安全、迅速、方便,乃至患者生活质量均成为治疗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变化促使巩鹏思考:“如何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将精准医学、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临床实践当中?”最终他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针对疑难杂症患者,巩鹏及其团队通常会组织多学科资深专家进行MDT诊疗,并为患者制订“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案。“在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后,我们可据检测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手术之外积极地为患者引入全身治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对于局部晚期或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新辅助或转化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方式使肿瘤降期并转化为可切除的肿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切除率,提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巩鹏解释道,“这一思路最大的好处在于转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诊疗窘境,将患者的病程进行‘综合评估’‘综合治疗’,最终实现提升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的结果。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采用相关新疗法的腸癌合并肝转移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50%。可以说,这种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的转变,已经明显地改善了肠癌的诊疗现状,使得肠癌的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以此为原点推而广之,通过基因检测和多学科联合诊疗,并根据不同患者对于不同放化疗的反应情况,进一步践行精准医学的个体化原则,已成为巩鹏及其团队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通过巩鹏所在的深圳大学总医院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诊疗已成为现实,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也实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合作是如何展开的?巩鹏娓娓道来:“每周我们各部门之间都要组织MDT讨论会,所有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我们都要一起‘过一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个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团队,可以围绕每一个患者,‘量身定做’具体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治疗更有针对性。此外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各个团队、学科之间也可以实现互相承接连接,避免了病人在不同科室‘来回跑’的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治疗费用。”
在此基础上,巩鹏及其团队不断整合精准医疗和传统医技优势,将实现手术微创化、近乎无创化列为其具体手术操作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目标。“所谓微创,就是让病人经受最小的打击而得到相同的或更好的治疗效果。”巩鹏介绍道,“手术切口由原来的开放到现在的微创,可以让病人在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了高风险的手术,进而规避永久性造口给患者身心带来的创伤,这就是微创手术的意义所在。”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巩鹏团队不断向微创的“极限”跃进。近年来国内外颇为前沿的术式、有“微创中的微创”之称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也已被其运用于低位肠癌、结直肠癌等手术的过程中。“只有几个小穿刺孔,没有其他任何切口,肿瘤切除干净,患者快速恢复……这是我们通过NOSES手术想要达到的结果。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NOSES手术拥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能极大限度保留腹壁的功能,避免了切口疝的发生,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手术几乎没有疤痕,能极大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甲乳外科相关肿瘤的治疗中,巩鹏同样向团队成员提出了“微创近乎无创”的技术要求。经由口腔切除甲状腺肿块、使用射频消融相对小的结节等治疗方式,目前已成为甲乳外科治疗相关疾病的成熟方式。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腔镜或微创的治疗方法已覆盖普外科90%的日常工作。“过去常说,疤痕是外科医生留给患者最长久的记忆,也是疾病留给患者最难忘的记忆。我们现在做微创,就是为了尽量不给患者‘留记忆’,让患者快恢复、快出院,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的同时降低其住院成本。可以说,微创代表着当今先进的治疗理念,我们也将继续坚持这种理念。”
博采众长:
勤奋是唯一的“秘诀”
生于辽北,当时故乡胃癌多发的情况让幼时的巩鹏萌生了学医的愿望。待到高考时,巩鹏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大连医科大学,成为一名临床医学的新生。甫一入学,巩鹏便被“委以重任”,担任学生干部的他将5年的大学生活概括为“充实”——裘法祖先生“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的箴言为年轻的巩鹏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亲自组织各种活动的经历也让他的领导能力得以塑造和提升。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巩鹏更是一丝不敢懈怠。“想做一个医生,要学的东西是很多的。课程都要当天复习才不会遗忘,手更是要勤练苦练。从学习解剖开始,一次次打结、结扎、夹米粒,到后来放一个杯子练习深部打结,基本功都是这样一点点‘磨’出来的。那时候我一心扎在学习上,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周末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去看电影,我觉得这个时间用来娱乐很可惜,所以每个周末我都坚持上自习,我希望自己能多学一点知识、多看一些书。”勤学给予了当时的巩鹏大学5年始终荣获奖学金的荣誉,而如今作为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普外科学科带头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保持精力充沛并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巩鹏笑称,正是当时那段充实的时光为他打下了基础。
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顺利留校后,外科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巩鹏成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的“新兵”。在急诊外科忙碌的工作中,两位博士出身的老师让巩鹏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从日本学成归来的蒋坤博士,让巩鹏看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医学理念的模样;后来成为巩鹏导师的王忠裕博士,则展现了我国本土培养的博士具备同样扎实的知识功底、卓越的技术手段和深入浅出讲解知识的能力。“医学的内容有时候讲起来晦涩难懂又相对抽象,当时也不像现在有清晰的视频可以参考,很多知识很难透彻理解。但是王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就听得很明白。触达前沿、厚积薄发,这是我从这两位老师身上看到的闪光点,也是促使我继续深造的直接原因。”
1997年,巩鹏以370分的高分再次考入大连医科大学,成为大连医科大学外科学中第一个硕博连读的学生。被蒋坤教授和王忠裕教授深深影响的巩鹏深知,硕士、博士从来不只是一个头衔、一个帽子,这其实是对他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自己独立科研的能力,巩鹏一头扎进文献堆中,他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成熟的检索网站可以用,想看文献只能到‘中国科学文献检索’上查到文章在哪本杂志的第几期,然后去找这本杂志,才能看得到这篇文献。而且这个检索滞后半年,想要看到最近的文献是难上加难。”巩鹏回忆道,“查文献最大的障碍就是查找文献原文,如果是英文文献就更难了。需要给文献的作者写邮件,请求对方将文件发给我,有时候甚至要支付不菲的费用。所以有时候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都未必能查到一篇原文。”“千金易得,一‘文’难求”的情况并没有让巩鹏却步,反而让他倍加珍惜自己拿到的每一篇文献。“当时我读文献格外认真,每一篇都要反复看好多遍。看到这篇文献中涉及的其他内容,就去找相关文献继续了解,务必要吃透每一篇文献。”在这样“滚雪球式”的阅读习惯下,巩鹏迅速成长起来。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想研究一个领域的内容,至少要读够20篇以上的文献,否则“都不好意思讲”。在“博览群书”“细嚼慢咽”之后,才能对这一领域的内容进行综述,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课题、完成实验。“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巩鹏,就在这样自我“修炼”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不过,巩鹏的“进阶”之路远没有走完。从文献的世界回到手术台前,在充分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后,他更要“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手术的下一步要做什么?一台手术有多少种操作方式?缝合怎么缝?造瘘如何做?……层出不穷的问题几乎要压倒当时的巩鹏,“不夸张地说,当时我想死的心都有,觉得自己实在是差得太多了。”然而他也明白,羞愧无法填补临床经验的差距,想做好临床,就要把基本工作做得更扎实。为此,巩鹏一有空就反复研读手术图谱,一次又一次在脑海中演练手术步骤,每个手术的步骤是怎样的?每个环节有怎样的技术难点?可以如何解决?都像电影一般一帧一帧在他脑中划过。到最后,巩鹏甚至可以将《实用外科手术学》和《围手术期处理学》两本手术图谱完全背下来。
以此为开端,巩鹏逐步补上了临床的基本功。这时的他,也立下了新的目标:要在实践中发现来自临床的问题,提炼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将研究成果再返回到临床应用中来。很快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围绕“梗阻性黄疸多脏器损害”这一难题,巩鹏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参与编写了国内外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些研究,一方面在国内较早提出了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治疗原则,建立了梗阻性黄疸临床诊疗规范;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可以有效减轻梗阻性黄疸脏器损害”的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辽宁省内十余家三甲医院,并获得良好的诊疗结果,仅巩鹏所在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其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已由15%降低为3%。巩鹏的研究成果受到患者和专家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巩鹏还围绕肝胆胰肿瘤的发病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辽宁省特聘教授支持计划等省部级课题20项,发表论文160余篇。
进入大连医科大学学习工作20余年,巩鹏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大连医科大学给予了他丰厚的知识储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又给了他施展抱负的平台。他自认是幸运的,能够得到老师的垂青、能够得到良好的机会。同时他也重视个人的努力,在他看来,如果想做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唯一的秘诀就是勤奋。如果做不到扎扎实实地研究和工作,成为优秀的医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梦。而巩鹏也在成为出色外科医生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保持着如初的好奇心。他仍是无悔的追梦人。
携手同行:
“顶天立地树高峰”
2017年,作別工作、生活20余年的大连,巩鹏随着家人来到了深圳。很快,深圳大学总医院向这位在肝胆胰脾外科、甲状腺外科和乳腺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学者递出了橄榄枝。大湾区发展的巨大潜力、深圳大学总医院的盛情邀请,也让始终怀揣医生梦想的巩鹏心向往之。2018年,巩鹏以普外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正式入职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启了他“深城筑梦”的新旅程。
在行业深耕日久,巩鹏业已形成规范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和作风,这也成为他打造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和配合能力的一把“利器”。秉承“严谨、求实、奉献、博爱”的工作理念,巩鹏在新团队的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着精准医学、多学科联合的理念,将微创化要求打入日常工作中,始终如一地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临床工作中,围绕肝胆胰肿瘤的微创治疗,巩鹏团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在肝癌的肝精准切除术、胆道肿瘤的根治切除术,以及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的深入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团队的发展,巩鹏从自身经验出发,强调了“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目前巩鹏团队共有12人,就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基础研究,另一组负责临床研究。作为临床研究小组的总负责人,巩鹏就胃肠道肿瘤的临床问题展开重点研究,并参与到靶向药物、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筛选过程中。此外在医工结合等具体操作领域引入人工智能和影像学,以进一步规范手术流程,并为未来的远程手术提供技术支撑。与之相表里,基础研究小组依托深圳大学总医院及医学部平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和理论支撑。“我始终觉得,医生应该有这种使命感,要努力为一群人或一类人解决棘手的健康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药物,或者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抑或是一个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要能为患者‘排忧解难’,我们就很高兴。这就是我们的终极追求,也是支撑着团队不断向前的一个最重要的内生动力。”
从这个方向发散出去,巩鹏满怀期待地与记者谈起了深圳大学总医院未来的发展之路:首先要将深圳大学总医院建设成一个研究型医院,依托于深圳大学和附属医院的双向作用,培养高水平的医疗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巩鹏将带领团队积极展开国内外合作,力争将深圳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建设成为粤港澳地区普通外科医疗中心,为深圳大学建设一流临床学科、为深圳市建设广深医疗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实现深圳市医疗改革“顶天立地树新峰”的目标提供助力。目前,巩鹏团队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引进国内一流的医学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民华胃肠微创外科团队,就消化道肿瘤的防治、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展开研究。2022年,深圳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获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第一批普通外科内镜医师培训合作单位。“广东医疗界发展的基础是很厚实的,相对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作为一所比较新的医院,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的结论是在踏踏实实走路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的理念和举措。”而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谋求创新发展、特色取胜的过程中,“以合作、创未来”正成为巩鹏团队迅速成长壮大的重要动力。
在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同时,巩鹏将把深圳大学总医院建成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放在了相同的高度。“深圳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但不是一座冷漠的城市。”巩鹏将“有温度”解释为两方面:其一,是在诊疗的过程中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凡事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患者的就医感受和体验感,从细节处让患者体会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深切关怀;其二是注重每一位员工的体验感,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不断增强其对医院的认同,使之成为医院的建设者、改革的推动者。2022年3月18日,巩鹏荣获2021年度“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人文院管专家”荣誉称号,这无疑也是对他建设“有温度”医院相关工作的认可和鞭策,巩鹏说:“这证明我的这条路是对的,以后还是要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医者妙手仁心。所谓“妙手”,是不断精进的技术手段;所谓“仁心”,则是对患者爱护和帮助。巩鹏深知,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要求医者有不懈的努力和足够的坚持,而他将以此为终生的奋斗目标,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责编:唐一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