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卫婷婷
三国时的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收礼,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以作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又建一“草仓”,并告诉人们,如需杏果,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来换“一器杏”即可。渐渐地,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再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世人皆赞其品行高洁,为表感谢,送他匾额上写“杏林春暖”“医林圣手”,而后这些赞誉之词也逐渐演化为中医学的代称。事件年代虽已久远,但“杏林”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医学精神文明却是经久不衰。中医传承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精湛的医术,更要时刻铭记“悬壶以济世”的职业目标。“短短5个字高度概括了从医者共同的梦想,也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践行追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学术发展处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魏戌在中医骨伤科这条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十几年。作为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中医继承者,学习传统理论,面向时代科技,他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究竟能以所学为民众、为国家做些什么?
据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年龄只是数字,衰老未见得可怕,但衰老所带来的“并发症”——随着身体机能逐渐下滑所产生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才是真正令中老年群体烦忧的根源之一,“手术”二字更是成为中老年人非必要则不去触碰的话题。此时,中医学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便显现出了锋芒,从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到中医药防治骨代谢疾病,中医药特色疗法助力患者缓解身体与心理带来的双重痛苦。2019年荣膺“北京市科技新星”、2021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称号的魏戌坚定地站在医学传承的队伍之中,投身杏林,不胜欢欣。
少时立志 坚定从医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原始而自然的渴求,也是普天下每位父母对孩子最淳朴的希冀。然而,少时的肠胃功能不好却为魏戌带来了不少关于生病的“痛苦记忆”,也让他对医生这一职业早有认知。“学医可以掌握更多强身健体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痛苦。”少年魏戌清澈的眸光中倒映出每一位身披白衣的忙碌身影,他也将从医的种子默默埋入心田。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魏戌将所有栏目毫不犹豫地填满医学专业的院校,其中只包含了一个中医学院。可命运的际遇有时就是如此有趣,机缘巧合下,魏戌进入了志愿中唯一的一所中医院校——山西中医学院(今山西中医药大学),开启了中医学的求学之旅。这本与他原来的预想并不十分一致,但无独有偶,当他的同学都在“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的漩涡中苦苦打转的时候,他却先一步沉醉在中医四部经典的奥妙学海之中。时任山西中医学院院长的陶功定教授也来自四川,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通过与院长的交谈更是坚定了魏戌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医学虽然与我一直以来所学的理科有所不同,刚开始我不太适应,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越钻研越觉得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确实是瑰宝,特别有趣。”燃起兴致的魏戌在其后的专业课程当中愈发勤奋努力,很快便凿实了一系列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然而临近大四,魏戌却为选择临床专业犯了愁,彼时他所在的“中医导师班”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成绩、兴趣、规划等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带教导师及专业科室,这的确是一个“小小的苦恼”。这时,他便忆起了孩提时代的见闻,原来,在他的家乡四川有许多“民间医生”,正骨的手法口口相传,并经实践验证,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但他认为,此种“民间疗法”仍缺乏真正的医学理论支撑。本着“造福家乡人民”的美好愿景,加之骨科病人经手法等治疗常常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疗效。因而,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中医骨伤科作为其后人生的钻研方向,随后的实习也一直跟随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邹本贵教授进行临床实践。
行医者,当博学笃志。本科毕业后,魏戌自知自身的科研视野及理论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与历练,便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最终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朱立国院长,打磨自己的临床医学技术。朱立国院长坚守临床二十余年,一直从事创伤、关节、脊柱等骨伤科防治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脊柱疾病,前辈精湛的医术与一颗恒德之心给魏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除此之外,朱立国院长对于后备人才的培育方法也颇具大家风范,眼光独到地为魏戌选择了一条临床与科研并重的道路,鼓励他脱产跟随临床科研方法学知名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谢雁鸣所长攻读博士学位,完善临床科研的方法与理论;工作之后,又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杨洪军研究员作为合作导师指导他在中药药理学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这让我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受益很大,进一步启迪了我的职业规划方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良师相助,实为万幸。
走进科研 造福万家
2013年8月,魏戌正式入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成为一名医师,经多年积淀,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最终生根发了芽,梦想也不再是一句空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是全国骨伤医疗中心,卫健委重点专科(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骨伤科)建设单位,拥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科研实验室,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筋伤治疗手法重点研究室、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平台。
其后,为无限趋近“济世”理想,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前期工作基础,在朱立国院长的指导下,魏戌与团队其他骨干首先着眼于我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所在——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问题,其中尤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代表。这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占比高达60%~70%,此类疾病常常以颈肩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上肢的放射痛和麻木,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而在众多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中,中医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如何保证手法的规范、安全、有效应用于患者,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魏戌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出发,在团队中主要完成循证证据评价、手法操作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等重要研究工作,并参与研制旋提手法培训考核系统,相关成果还被纳入美国物理治疗学会2017年发布的《颈痛治疗國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作为支撑内容之一,研究团队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与2019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在3位导师的建议下,魏戌开始关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近年来不仅高发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群,更隐隐有向中青年群体蔓延的趋势。因其本身症状反应微弱,在医学界又有“静悄悄的疾病”之名。如何用中医药预防骨质疏松问题,成为横亘在魏戌心头的一道难解题。通过反复查阅文献,并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经过科学的设想与构思,最终他与科研小组在2017年承接了与此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补骨生髓方调控ERK磷酸化介导Smad/ERK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应机制研究”,课题申报前期他们便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肾主骨生髓”的理论,魏戌与团队证实了补骨生髓方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有效,且其安全性较高,实验结果证明该方可有效改善去势模型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學指标,但稍显遗憾的是,对于成骨细胞的效应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系统规范的实验研究,明确了该复方对关键因子的表达调控作用,从而为中药复方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证据。
2017年,魏戌成为首批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对象,这当然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就足以为他捧回的荣誉。回望加入工作的3年多时间,魏戌始终扎根单位科研与管理岗位一线,在点滴小事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一场场学术讲座、一份份项目标书及一次次课题答辩均是奋进的印证,面对荣誉,他说:“背后蕴含着的既有欢欣也有压力,但责任始终都是沉甸甸的。”这是他对荣誉来袭时的情绪概括,更是对后续前行的自我要求与鼓励。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2018年,魏戌作为执行主编编写《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与应用》,并参编《循证中医药安全性证据研究与实践》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实验骨伤科学》,后又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此外,他的骨质疏松症相关成果先后被纳入《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8年)、《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脆性骨折患者的预防与管理建议》(2019年)等。2021年,魏戌继续在科研道路上扬帆起航,与团队再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展“基于成血管-成骨耦联研究补骨生髓方调控HIF-1α/EphrinB2/EphB4介导ERK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工作。在魏戌担任科研处副处长期间,医院也实现了科研工作一个个“零的突破”,相继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医院科研团队连续5年荣获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及中医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向魏戌袭来,于是他积极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研攻关工作。他在借调期间认真落实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工作任务,及时、准确地完成了防控一线数据的整理与挖掘工作,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作出一系列贡献。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年轻有为的科研骨干,魏戌初心未忘,始终践行着“学以致用、造福人民”的理念与信仰,向着自己坚守多年的梦想稳步迈进。
博学厚德 而后为医
从一名普通学子到独当一面的医师,魏戌走了十几年,而与此同时,他也走出了家乡四川。虽然身在他乡,但魏戌从未忘记回报桑梓。
魏戌成长于川煤集团唐家河矿区。由于部分工作性质的原因,矽肺、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颈腰椎疾病相对常见于煤矿工人群体。这里的老百姓十分信任中医,矿区医院有专门的中医科,大学假期时魏戌也经常到这里的医院药房和中医科去帮忙。作为家乡唯一一位中医院校的优秀青年学子,魏戌的探亲之路较之常人也是与众不同,在一众“叔叔阿姨”面前,他则更像是照顾大家健康的“大家长”。在研究生与工作期间,每逢回家探亲,家里“慕名而来”的患者总是络绎不绝,对患者关怀备至的嘱咐之声在魏戌的探亲假期中也逐渐代替了一年一度的“工作汇报”。“方子小、还有效”,“按摩完之后顿时觉得轻松多了”,当地的老百姓互相传颂着他的医术。
在魏戌长期义诊的患者当中,有一位退休工人,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源性心脏病,长期依靠吃药、住院维持,但随着病情日渐加重,已不能下床行走,魏戌喜欢亲切地称他一声“张叔”。
二者结缘于一次“善意之举”。有一年魏戌春节探亲期间,常年缠绵病榻的张叔听说,近年有一名叫魏戌的医学博士生经常利用假期为矿山的父老乡亲们义务看病,而且医术精湛、品质高尚,乡亲们皆交口称赞。张叔怀抱一丝希望派女儿、女婿去请,可又怕打扰到魏戌的假期。没想到,魏戌听到张叔的情况后,一口答应并立即赶往其家里就诊。完成诊断和处方之后,张叔的女婿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钱向魏戌手中塞去,却得到了魏戌掷地有声的回应:“这钱请你收回去。我生长在这里,有机会能用我所学回报乡亲、回报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学医的初衷。”这并非一句空谈。除了坚持免费为矿区职工、居民诊治,魏戌面对患者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即使现在工作忙碌,身边的一些患者只要咨询和求诊,他都会抽出时间耐心答疑,提供帮助。“博学而后为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为医”,三句箴言饱含医者仁心,也始终被魏戌铭记。中医之道,精芒在于心,心正药自真,而魏戌的医德品质与他的医术一样,散发着青春耀眼的光芒。
(责编:关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