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这些湖南人冲在前头

时间:2024-04-24

“可上九天揽月”是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词句。这一充满豪情壮志的词句,激励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也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在众多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品德高尚、技艺高超的中国航天人中,湘籍航天领军人物“群星璀璨”。

曾担任探月工程总指挥的陈求发,是城步人。先后担任探月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等重要岗位的许达哲,是浏阳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是望城人。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总设计师陈善广,是祁东人。还有常德人冉承其、隆回人谢更新、湘阴人杨孟飞……真是不胜枚举。

在中国航天事业中,数以万计的湖南人用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和精神征战广袤星空。

“中国航天自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取得成功以来,在航天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国际航天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陈求发

陈求发,苗族,1954年12月生于邵阳城步。曾任航天工业部一院二四厂副厂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工信部副部长、辽宁省委书记等职,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期间,陈求发见证了“神舟七号”发射后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漫步,也目睹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首次交会对接。2010年,陈求发任探月工程总指挥。他多次请教老一代航天专家,抓好顶层设计,经常赴基层和一线,把握工程总体进程。同年10月,“嫦娥二号”出征,续梦广寒宫。

“神箭送神舟,银河任我游,拜访吴刚时,再饮庆功酒。”(写于“神舟三号”发射成功后)

——许达哲

许达哲,汉族,1956年9月生于浏阳。研究生、工学硕士、研究员,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此外,他还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确定为国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获2005年度“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时,他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总装厂厂长;发射“神舟二号”飞船时,他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发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时,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他是首次载人飞行试验大队的大队长;“神舟十号”飞天,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曾担任探月工程总指挥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成绩是无数航天人默默付出的结果。”

——周建平

周建平,1957年1月生于望城。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航天技术教学和航天工程管理工作。2000年4月起开始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参与组织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和飞行试验技术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空间试验)和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全面技术工作,为突破和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在轨补加技术,建成空间实验室大系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中国人喜欢吃热餐,飞行时间短的话吃点心、喝凉水还可以对付,但时间一长就不好受了,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食品加热装置。”

——陈善广

陈善广,1962年12月生于祁东。工学博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天医学工程學领域首席专家,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长期工作在国防科技战线,负责和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全过程,曾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负责航天员选拔训练、航天食品、航天服等航天员系统与环控生保分系统研制工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992年他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神六”“神七”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全过程参与论证创立了航天员系统。

“北斗应用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只要你敢想,它就可以应用。”

——杨长风

杨长风,1955年生于益阳南县。现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等重要职务。杨长风长期从事我国卫星等航天器研制、航天系统总体设计和航天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获国家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他全程参加和主持了从“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共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设计、工程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嫦娥四号只是开始,按照计划,2020年年底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杨孟飞

杨孟飞,1962年10月生于湘阴。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7月,杨孟飞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201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杨孟飞任“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多年来一直从事空间飞行器领域科研工作,参与过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在空间飞行器高速再入返回、甚高精度姿态控制以及高可靠控制计算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和卫星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湖南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很大,发展航天产业很有希望。”

——张履谦

张履谦,1926年3月出生于长沙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为我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参加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参与我国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履谦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他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世界领先的艰难过程。如今,年逾九旬的张履谦仍在为自己的航天梦阔步向前。

“以后天上有什么大事发生,你们想到我就行,那就是我从事的工作。”

——于登云

于登云,1961年11月生于绥宁,被媒体誉为“科技少帅”。1994年起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1部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7月任501部常务副主任,国家863某专家组组长。2001年4月任“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指挥,神舟飞船系列研制者之一及501部指挥;2001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专业技术部部长、院长助理、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东方红卫星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航天部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

“不管是在科普层面还是生物实验层面,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都是人类首次。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向全世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展示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谢更新

谢更新,1971年11月生于隆回,在湖南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博士学习,之后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研究。目前是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被誉为“月面微型生态圈”总设计师。

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生长出植物嫩芽。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担任此次试验项目的总设计师便是谢更新。

(摘自红网2019.4.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