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木匠有新创意

时间:2024-05-15

郭久兴

2019年2月,江西省万载县二建公司退休职工郭西灿,被宜春市文广新旅局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慕其大名,笔者近日特地拜访了这位颇有艺术创意的老人。

郭西灿1945年11月出生于书香门第,他自小就爱读书。受海外关系的影响,他初中刚毕业就去了康乐镇基建队当学徒。1968年他被下放至鹅峰乡丁田村劳动,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落实政策,郭西燦回城被安置在县文化馆做摄影工作。后来因生计所迫,他改行去二建公司做木匠,直至2005年退休。

依郭西灿的性格,人已退休却怎么也闲不下来。那些刚收拾起来的锯子、刨子、凿子等木匠工具仿佛还在向他招手,让他一天到晚总思忖着做点与木工活有关的事情。他想过自己办家具厂,也去过家具厂帮忙,最后在激情、灵感、匠心的共同碰撞下决定尝试做微缩农具。在他看来,足以体现农耕文化的老式农具兼有观赏与收藏双重价值,丢失了实在可惜。老式农具不便于留存,改成微缩版的就好多了。

于是,郭西灿又拿起他那套使用过多年的木匠工具做起了手摇水车、风车、儿童学步车、羊角独轮车、纺纱车、牛拉水车、筒车、滚子、拖耙、浪耕、曲辕犁、打禾木桶等各式微缩农具。这些微缩农具与原来的农具相比体积大大缩小,重量大幅减轻,但外形如出一辙。

“叮叮当,叮叮当!”刚踏进郭西灿家门,厅堂里便传来一阵斧子、锤子、凿子的敲打撞击声,他正在比画着组装一辆微缩羊角独轮车(俗称土车)。郭西灿放下工具,叫老伴递上热茶,我们边喝边聊。他说:“别小看这车子,它在历史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那时不像现在,民间运送货物就靠土车(羊角车),一车能装载300来斤。推车人手执把柄,货物两侧均等,重心稳当,不偏不倚,‘吱呀吱呀’的一天走上百余里路是常事。万载的爆竹、土纸、夏布等特产就是靠这个运往外地销售的,返程时再把当地物产带回来。”

说话间,郭西灿领笔者走进一间他精心布置的展品陈列室。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微缩农具,琳琅满目,数都数不过来。他介绍说,这只是他作品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半成品、木原料单独存放。为防止木质受潮发霉,他一有空闲就会翻动整理一下。

这些年来,郭西灿制作微缩农具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慕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络绎不绝。香港中文大学的谭伟伦博士在看了郭西灿的微缩农具视频资料后颇为惊奇,提出愿出高价全部收购,郭西灿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他说制作微缩农具并不是为了卖钱,主要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他下一步还打算尝试做一些微缩古建筑,自筹资金开办一个家庭展览馆,将所有的作品全部集中起来供游人参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