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忆在朝鲜的21000天

时间:2024-05-15

彭雨尘

我今年88岁,1949年6月参军,1951年7月入党,在原乐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位上离休。在我的一生里,有两次入朝作战的经历。第一次是1951年10月初,我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47师140团2营机炮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历时7个多月。

记得我刚踏上朝鲜的国土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紧张的战争景象,空中常有美国飞机低空盘旋,时而激烈扫射,时而狂轰滥炸。沿途的房屋被摧毁成残垣断壁,大片的农田被毁,多少朝鲜家庭因此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公路上更是坑坑洼洼,到处是断塌的桥梁,部队难以前行。

值得欣慰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来势汹汹的侵犯,朝鲜人民不屈不挠,冒着敌机的扫射和轰炸,抢修公路和桥梁,抢挖防御工事。我亲眼见过几位“阿爸吉”(老大爷)赶着牛车、拖着土方填补路坑,几位“阿妈尼”(老大娘)头顶石块修桥。见到我们志愿军前行时,他们会马上竖起大拇指说:“吉文棍东木,朝思密达!”意思是:志愿军同志,你们好!

记得当我所在的部队通过朝鲜北镇郡两水洞时,我目睹了敌军被我军击败后留下的战场痕迹。战场上被击毁的敌军汽车、大炮满地皆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打得好!”后来才知道,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第40军118师在这里与南朝鲜军第6师一部进行了一场激战,歼灭其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中队。此战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朝鲜咸镜南道定平郡永源里,主要任务是守卫朝鲜的东海岸,防止敌军从海上偷袭,登岸入侵。

到了1952年春暖花开时,我部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回国参加整编改装工作。于是,1952年4月底,我们秘密回国,在辽宁省义县接受了整编改装任务,同时,抢抓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说“我们鸟枪换大炮了”“打起仗来,如虎添翼了”。

几个月的整编改装任务圆满完成后,我于1953年2月10日随部队第二次踏上朝鲜国土,继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们是在行军路上过春节、吃年夜饭的(1953年春节是2月14日)。这次我所在部队的作战任务是守卫朝鲜西海岸。为了抢时间,部队边行军,边动员,边下达作战任务。到了目的地,我们就开始抢修坑道,通宵达旦用铁锤击打钢钎在岩石上钻眼放炮,一根近两米的长钎,用不了多久就变成几十厘米的短钎,战友们常常是通身是汗,满手是血泡,可没有一个叫苦。因为战友们都懂得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平时多流汗,战争时才会少流血。待在坑道里不觉得冷,可外面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早上灌入水壶里的开水不到中午就成了冰块。晚上我查岗时,在冰地上每挪动一步都很吃力。敌机每天都不断飞来侦察,我们紧握手中钢枪,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敌人敢来侵犯,坚决歼灭之。

正当大伙干得热火朝天时,突然传来特大喜讯——以贺龙元帅为团长的慰问团要到阵地来慰问。于是,我们激情满怀地搭彩门、贴对联,高呼口号,热烈欢迎祖国亲人……党中央、毛主席和祖国人民的亲切关怀,给了我们鼓舞和鞭策,转化成了极大的战斗力。经过近半年的日夜奋战,攻坚克难,我们终于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可从几个层面上、几种角度上抗击敌军从海上偷袭登陆。这个时候我已由连队的文化教员提升为连队的副指导员。

1953年6月初,我连接到上级命令,要开赴“三八线”作战。两次入朝以来,我们都是做军事工程保障事项,要么打坑道,要么守阵地做预备队,没有真刀真枪地同敌军打过。这次开赴“三八线”作战,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连队上下决心都很大,求战情绪高涨,100多号人,个个写血书表决心。我也和大家一样,咬破了手指,写了求战血书,并将自己的姓名、年龄、部队番号、通信地址工工整整地写在布条上,缝在军装右侧,以便战斗伤亡后好辨认。团里还派出摄影员到各个连队,以连为单位组织骨干拍了集体照,每人发一张,并配有“勇敢开赴前线,实现决心,不做孬种,打出名堂来,争当出色英雄”的口号。

上战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连同大部队一起悄悄地向“三八线”前沿阵地运动,突然连长谢贵生大吼一声:“全连原地卧倒!”指导员王虎山也跟着吼了一声:“不要动,快卧倒!”刹那间,轰鸣声铺天盖地而来,震得我们耳朵“嗡嗡”响,只见几架敌机向我连阵地俯冲,“嗒嗒嗒”地扫射,场面十分惊险,幸好最终没有人员伤亡。

7月27日,朝鮮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关于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各自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两公里,将朝鲜西海岸到东海岸绵延长百余公里、宽4公里的地带划为“非军事区”,所有武装部队均撤离这个地区,各派人数有限的民政警察维持秩序。我所在部队于1953年8月撤至平康郡隅里驻扎,我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动手建营房,轰轰烈烈地开展战备训练,磨刀擦枪,提高警惕,时刻准备着,严防敌人来犯;同时,继承和发扬我军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积极帮助当地的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先后派出指战员4000多人次支援朝鲜人民建房、修路、筑桥、开挖水渠、整地下种,迅速恢复生产,还派出医务人员为当地朝鲜人民防病治病。在5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牢不可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其间,我由连队副指导员升为指导员,回国前夕,担任了47师坦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1958年5月,我所在部队撤离回国时,许多朝鲜群众从数十里外带着礼物赶来欢送我们,含着热泪一再高呼:“吉文棍东木,道玛思密达(志愿军同志,再见)!”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散去70年,回忆自己两次入朝参战,经受血与火的磨砺,在那5年零10个月,共2100多天里,我荣获两枚军功章、一枚纪念章。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我至今无怨无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