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函授学习圆了大学梦

时间:2024-05-15

董祖贻

1956年7月,我从上饶玉山师范毕业,组织上根据我的志愿,将我分配在老革命根据地横峰县山区小学当老师。1958年,我考取了江西教育学院中文专科(函授),经过三年学习,所学五门课程成绩优秀,于1961年获得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圆了我的大学梦。回顾三年函授学习历程,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使我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我参加函授学习的目的很简单,为的是提高充实自己,让自己能教好书、上好课,为老区教育事业作贡献。

函授部老师每半个月到县里面授一次,时间是周日上午8点到12点,地点在横峰中学。从我任教的小学到县城足有30里路,冬天日照时间短,早上6点天还没亮我就要摸黑赶路,碰上下雪结冰的日子,摔跤是常有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是六月初,适逢雨季,我走了近两个小时,突然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狂风暴雨大作,天很快黑了下来,我撑的雨伞都被风刮走了。眼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为了躲雨,我匆忙跑到路边一个破旧不堪的凉亭里。当时周围空无一人,气氛阴森,且我又冷又饿,我只好硬着头皮一路小跑,任由大雨浇淋,等赶到横峰中学时,我已浑身湿透。幸好我一个学生的父亲在横峰中学食堂当炊事员,他给我找来更换的衣裤,又专门为我熬了姜汤,让我趁热喝下。那碗姜汤当时在我心里比人参汤还珍贵。他又到食堂打了两碗粥,重新加热后给我喝,饿极了的我没有客气,边喝边想: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一年后,他小儿子考取初中,我送了一本《新华字典》、一支钢笔给他小儿子,以作答谢。

函授学习以自学为主,但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没有老师指引那就不知要走多少弯路,更何况那时的参考资料有限,所以我十分珍惜每次参加面授的机会。自知笨鸟要飞唯有勤当先,我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所蕴含的哲理,不敢有丝毫懈怠,凡节假日、周末我都与书为伴。盛夏,酷暑难熬,煤油灯下惨遭蚊叮蟲咬;严冬,寒风刺骨,冻得扛不住了就吃个干辣椒御寒。有时节假日学校只有我一个人住,饿极了就烤两个红薯或萝卜充饥。偶尔会想起年少时祖母对我说的话:年轻人吃点苦是好事,苦中有甜,苦中有乐。

学院老师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使我每次面授听课都收获颇丰,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心情十分愉快。讲授古典文学的李钰校长,50多岁,曾在南昌师范教国文多年。他教古文朗诵时从不看课文,实际上是背诵。他用带有乡音的普通话诵读,语言与声调极富感情色彩,令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他讲解课文采用串讲方法,讲清字词含义及句式特点,然后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方法,讲解详尽,分析透彻,使艰深的古文变得易学易懂。他还强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与背诵相得益彰。受他的影响,我每日“闻鸡起舞”,坚持朗读、背诵古文,久而久之,我能流利地背诵10余篇古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至今仍可流利背诵。

三年函授学习让我的学历、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我变得更加勤奋刻苦,使我终身受益。

苦水、汗水换来了甜水。全省首次教师职称评定,我的教学业绩受到了评审老师的充分肯定,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全上饶地区职校老师中,我是第一个评上高级职称的。如今,晚年的我沐浴着党的阳光,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生活充实而美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