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千年古村介桥村

时间:2024-05-15

文清泉

神游天下

千年古村介桥村

文清泉

介桥村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城南面,为一代权臣严嵩的故里,素有“方伯世家”“八世一品”的美称。2009年6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3月被评为国家2A 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介桥村现存宋元古樟群、明清古祠群、市级文保单位毓庆堂、严嵩故居瑞竹堂、古牌匾、古井、古方塘、介溪、古廊街、石砌古巷、古水沟、严氏祖公墓等古迹。

古朴苍翠的宋元古樟群是介桥村独有的风景。在20世纪70年代,同济大学著名园林专家吴人伟专程考察该村时,统计有40多棵。后来在修铁路、建新房过程中,遭受了几次人为砍伐,现只存20多棵,最集中的樟树群在村西的村委会大院旁,最大最久远的是村南的“樟树王”,有近千年历史。该树最大直径4.2米,树冠蔽地面积约1亩,要八九个成年人才能把它围抱。

严氏祖公墓在村中古樟下,是村中唯一保护完好的古迹。经过几次重修,现用围墙铁门围了起来,里面存放着从严嵩曾祖、祖父、父亲墓之前被人盗挖遗弃的汉白玉无头石人、石马4座。

古村内还有一口永不干涸的浅水古井。古井位于毓庆堂东北角200米处,与毓庆堂同建并与地底下的泉塘相连,两旁凹陷的青石板上展现着它6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周边环境水流良好时,还能看到从泉塘中游出的没有晒过太阳的白鲇鱼,使古井充满了神秘灵异色彩。周围还有与它同年代的八口古方塘及一条名曰 “介溪”的小溪流。

介桥村村前原来有古街,形成于宋明时期,是分宜南北部邻县如万载、上高、安福诸县南来北往途经分宜的交通要道,砖铺街道上的车辙痕迹如今依然存在。

介桥村是一座崇尚儒家文化,民风淳朴的历史名村名居,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据记载,共有7位进士从这里走出,举人更是多不胜数,民国以前七品以上官员达40多人,现有出国留学和高级知识分子数十人之多。

人称“严青菜”的四川布政使严孟衡就是其中的一位。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严孟衡升任从二品的四川右布政使,积极着手宽赋减费,使百废俱举。在生命的最后3年,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一心一意挂念川民冷暖。韩中甫《大室山人集》记载:“四川严布政使为人峭直洁清,自入任至掌藩政历三十年,每食一蔬,人谓之严青菜。”1446年,严孟衡病逝于任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家当积蓄,5个儿子耕读于介桥垄上,分家析产时,每股得田二亩五分。家人护送灵柩返乡,因行囊寥寥,船只晃动厉害,便抬来一块大石头以镇风浪。那石头也告别了巴山蜀水,跟随“严青菜”回到故土。乡人哀恸,举村迎接游子之魂归来,那块原本普通的石头,被人们亲切地唤为 “清官石”“布政石”“廉石”。

一生经历明朝5位皇帝、在明嘉靖年间执掌朝政长达20年的明朝宰相严嵩,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臣。但其家乡的老百姓非但不记恨这个同乡,还处处护着严嵩。穿过介桥古村的几条古巷,在村中偏东,可见一堵两米高的断墙。据村中老人介绍,这里曾是严嵩出生地和启蒙拜师的瑞竹堂,有600多年历史。严嵩曾专门为此写过《瑞竹园记》一文,收录在他的《钤山堂集》中。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瑞竹堂仅剩下半堵断墙。在这堵断墙上,有一座半身大象雕塑。这座雕塑十分精美,惟妙惟肖,如一头大象从门外奔入,刚进半个身子,两腿和象鼻的动态呼之欲出,十分生动。

这里还走出了战功卓著的抗倭英雄严绍庭、江西首位武进士严从云等。村中毓庆堂内还保存着明朝嘉靖帝手书、严嵩手书的原制匾额及严嵩用过的朝笏等,这些文物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责编/江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