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看戏

时间:2024-05-15

文 黄国成

乡村看戏

文 黄国成

在乡村看戏,看的是一种氛围、一份韵味。今年春节,我在江西横峰县的乡村足足过了把戏瘾。

乡村人请戏班子演戏,名曰写戏,即到剧团去与戏班子约定:什么时候来演,演几天几晚,每天每晚共需要多少钱,并确定演哪几部正本戏。写好了戏,再到村子里筹钱。除了有专业户、农民企业家等赞助外,不足部分向各家各户集资,每户100元或50元不等。一般请剧团来一次,都要演上五六天,让村民们看个够。

剧团到村子里演戏,会被全村人当作一件喜事来宣传。家家户户都要四处去呼亲唤友来看戏。

我就是被李老师邀请去看戏的。首先在邻村梅溪坂看乐平市青年赣剧团演出。我们接连看了3个晚上,分别看了《五女拜寿》《虹霓关》《北汉王》3部正本戏。大凡村子里演戏,开台戏要演《文武天官》,又称《摆天官》,要有玉皇大帝、财神爷、土地爷、魁星爷等出场。玉皇大帝带着一班子神仙为天下百姓祈福、喝彩。每次摆天官时,财神爷要为村里人送元宝,上台接元宝的人会给剧团馈赠红包。这时,诸位仙人纷纷展出贺联、吉庆语,如“吉星高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安康”等。顷刻,台下鞭炮齐鸣,场外烟花冲天。以后每晚都要先演一出“前找”戏,相当于折子戏,再演正本戏。

梅溪坂的戏尚未结束,篁村又请来了上饶市赣剧团。篁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来了一个戏班子,就更热闹了。邻近几个村的人和车都挤进了篁村,篁村活动中心的广场平时十分空旷,演戏时却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摆地摊的,烧小吃的,还有那不知从哪儿运来的电动马、大滑梯、小蹦床等都架设在了剧场外边,以吸引孩子们。

在篁村看戏,别有一番滋味。这里是我儿时读过书、看过戏的地方。1956年至1958年,我在篁村读高小,当时葛源赣剧团每年都要到篁村演一次戏,剧场就设在学校的操场上。记得当年演过《九件衣》《杀子报》《宝莲灯》等,该村还自发组建起了京剧班,演出过《铡美案》《回荆州》《苏三起解》等戏。50多年过去了,篁村人爱戏依然如故,当年演过小旦、小生的年轻人,如今都成了老年人。他们看戏格外投入,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让晚辈搀扶着入场。

乡村人看戏,注重的是乡情和风情。演出时,剧场里常有人将瓜子、糕点往客人手上塞,端上馄饨、饺子往客人手上放,拿上甘蔗、水果往客人座位上摆。散戏时,早有人候在剧场门口,相邀亲友、熟人到家里吃饭、吃点心,有的人同时被几个人相邀,于是拉拉扯扯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天剧团演《孟姜女》,演到“孟姜女哭长城”一场,演员从“正月”唱到“十二月”,唱得情真意切、凄楚动人,台下观众被“孟姜女”的演唱感动了,于是纷纷向台上的“孟姜女”捐钱,名曰“打彩”。

乡戏期间,乡村人崇真崇善、热情好客的气氛溢满戏场内外。

责编/江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