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进展

时间:2024-05-15

黄雪

(来宾市兴宾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来宾,546100)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我国宫颈癌患病人群近年来有所下降,这得益于国内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工作的不断推进。临床针对宫颈癌的治疗,提倡在癌前病变期及早识别并采取干预,以阻止癌变进展,帮助患者取得理想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1-2]。本次研究立足国内学者研究基础之上,主要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进展,并附宫颈癌前病变概述与诊断现状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1 宫颈癌前病变的概述

宫颈癌前病变是浸润性宫颈癌的早期组织学状态,其主要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致病原因为HPV 病毒感染。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知,宫颈癌前病变位于新的鳞状上皮交界区或未成熟的鳞状上皮宫颈转化区,年轻女性有较高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临床尤其需要关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治疗、干预及随访,以规避宫颈癌病变风险[3]。一般针对高危或疑似患者的检查,主要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得诊治依据,具备较高的适用性与准确率,在临床已逐渐推广;尤其组织病理学检查,更是成为阴道癌前病变的确诊金标准[4]。已知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早期组织学状态,其是一组可持续性的病变,高级别患者主要应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进行诊断与后续的治疗工作。目前常规的医学应对方案为三阶梯技术,即以宫颈细胞学进行癌前病变筛查、阴道镜进行癌前病变诊治、组织病理学决定癌前病变的管理[5]。

2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现状

2.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是宫颈癌前病变初检的常规操作与早期初步识别方法。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普遍存在接触性出血病史,同时在查体环节,可见与慢性宫颈炎相较一致的宫颈外观,即轻度局部糜烂问题。针对此类人群,尤其需要加强关注,建议开展后续相关检查工作[6]。

2.2 细胞学检查该项检查项目包含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透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现阶段,国内有关宫颈细胞学检查主要应用博赛斯达系统,其细胞学分类主要是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与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细胞学检查为阳性,则需怀疑宫颈癌前病变[7]。

2.3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通过其独有的放大成像技术,对患者的子宫颈与下生殖道变化进行有效检查,可用于检出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在临床获得广泛运用。由于阴道镜可实现诊治一体化,因此其也被作为垫后的检查手段。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检查阳性标准为宫颈湿疣、醋酸白上皮与二联征,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检查须明确三联征则宫颈癌前病变为阳性[8]。

2.4 组织学检查其一般配合阴道镜,在患者的术中进行组织学标本采样与后续病理送检。采样位置一般为3 点、6 点、9 点、12 点4 个点位。若患者存在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组织,则可在典型病灶处进行取样。组织学检查的优势在于其定位准确,但无法全面、彻底地进行宫颈检查,这也是组织学检查的应用局限性所在。

3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现状

3.1 手术治疗

宫颈锥切术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规治疗术式,其具备准确评估患者宫颈病变分级与范围的能力,能够对浸润癌是否出现进行有效判断。相较于子宫切除术,宫颈锥切术能够更好地识别需要切除的手术范围,从而保障手术的有效性,避免子宫切除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的问题,在临床获得广泛运用[9]。现阶段主流的宫颈锥切术类型有宫颈环形电切术、激光宫颈锥切术与冷刀锥切术三种。

(1)宫颈环形电切术:其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应用人群为重度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高、经济性优、操作简单,且能够对患者宫颈形态予以保留,为该术的应用优势。但手术对切缘造成的破坏、治疗深度不理想、病灶切除质量欠佳,及术中热损伤导致的病理学诊断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均是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应用不足之处。有学者提出[10],需要关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女性未来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11],宫颈环形电切术并不会提高女性的早产几率。还有学者[12]研究表示,应用该术,女性剖宫产率并不会出现显著提升,同时新生儿不良预后如死亡率等不会出现显著升高、有学者表示[13],若宫颈环形电切术的锥切组织长度与体积较大。则有一定几率影响患者未来早产风险。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女性分娩预后影响的研究。

(2)激光宫颈锥切术:该技术在上世纪80 年代就已获得临床推广,发展至今,技术已较为成熟,应用安全性较高。手术机理在于利用激光技术的热效应、压力效应、光化学效应等原理,对病灶进行组织破坏,从而实现消除病灶的手术治疗目的[14]。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2~3 级患者,二氧化碳为该项技术最常见的触媒。手术开展的优势在于疗效确切,且操作便捷,安全性较高,门诊即可落实手术;但经济性较差,且对切缘的破坏较大,因此可能会对后续的病理组织活检带去一定不利影响。激光宫颈切锥切术目前并不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优行诊治方案。

(3)冷刀锥切术:该术式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常见方法,技术较为成熟,其最大优势在于手术不会产生热损伤,因此不影响术中病理样本的采集,能够满足临床对诊治一体化的要求。相关学者的研究证实,冷刀锥切术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2~3 级患者,具备疗效确切、术中失血量少、操作便捷等优势。同时临床推荐,当患者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 级和累及腺体时,优先选择冷刀锥切术,能够借助该项技术无热损伤的优势,更好地开展治疗。但该项技术并非无缺点,手术较为依赖术者经验、手术范围难以做到精准把控、术后可能出现宫颈瘢痕、感染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2 药物治疗

(1)西药:上文提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为HPV 病毒感染。临床针对该项致病机制,提出以干扰素α进行癌前病变的治疗,其药用机制在于:HPV 病毒感染能够对机体干扰素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令机体周围血细胞干扰素抗体的合成能力下降,同时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浓度降低,导致患者宫颈局部免疫力受到影响,感染HPV 病毒的破坏性提升,致不良预后出现。一般干扰素的治疗位置应当集中于病变部位,科学、精准给药下,能够令病变的局部位置与周边相邻组织生成抗蛋白病毒,从而实现对HPV 病毒复制的有效抑制,缓解患者因感染HPV 病毒而导致的宫颈组织炎症问题,实现治疗目的。学者研究证实,干扰素α-2b 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患者进行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终止癌前病变进展,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对较为理想。这表明干扰素α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具备显著疗效,且安全性令人满意。阴道内局部直接给药能够避免胃肠道刺激及对耐药性的影响,给药同样便捷高效,但只适用于癌变轻度患者,因此针对中度乃至重度的癌前病变患者,还需进行其他联合干预,以提升、巩固疗效。

(2)中药:祖国医学不断发展,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疾病治疗中发挥显著药用价值。其中黄芪作为常见中药材,经现代药理学证实,药物本身具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加速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中成药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现阶段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有了更佳选择,如黄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其通过提取技术,将黄芪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加工为注射剂型,给药便捷,能够保障理想的药物浓度。黄芪注射液抗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机制在于,药液中有效成分作用于H8 细胞,诱导S、G2 期细胞减少,并将细胞阻滞于G1 期。有研究表示,干扰素α联合黄芪注射液行综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免疫指标表达水平,提升患者阴道清洁度,整体疗效显著。中西医治疗发挥药物协同作用,且中药安全性较佳,因此联合治疗并不会加大患者的用药不良风险。值得关注。其他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药物还包括蒲苓盆炎康颗粒、青黛紫草合剂、保妇康栓等各类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有效的药物,普遍具备抗菌、抗感染的药用价值,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荐联合用药。

4 小结

宫颈癌前病变是十分严重的病理性进展过程。针对此类患者的健康管理,需要做到精准识别病情,并加强癌变进展的观察;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对此类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干预癌变进展。目前已知有效的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技术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激光宫颈锥切术、冷刀锥切术等;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有干扰素α及以黄芪注射液为典型的其他中医药。本文提出,针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主张科学用药、合理干预,同时加强患者病情进展的观察,确保治疗理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