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林丽
(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防城港,538100)
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作为特殊的护理对象,由于自身器官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导致自身免疫抵抗力较差,因此在院期间日常护理对生长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1]。由于各组织器官发育并未成为,容易收到病原菌的威胁,容易出现感染等情况,导致新生儿护理成为护理期间重点内容[2]。本文将母婴同室护理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120 例我院新生儿,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均60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头位妊娠新生儿;②无母乳喂养禁忌证;③新生儿健康,Apgar≥8 分;④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排除标准:①胎儿发育异常;②母亲存在乳房疾病、乳房发育差、乳房手术史者。对照组新生儿:男34 例,女26 例,日龄为0-19 天,平均日龄为(11.21±2.12)天。研究组新生儿:男35 例,女25 例,日龄为0-19 天,平均日龄为(11.12±2.15)天。两组新生儿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密切监测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注意事项,解决母乳喂养期间遇到的问题。研究组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1.喂养:母乳是新生儿主要营养来源,母乳喂养能够减少新生儿相关疾病出现,护理人员需要传授正确的喂养措施,避免出现新生儿呛奶误吸的情况。2.健康教育:对产妇发放免费护理宣传手册,普及新生儿相关知识,宣传护理价值,讲解日常注意事项,对家属疑问需要及时解答。确保能够认识到参与护理的重要性,指导产妇转换角色,了解日常护理程序。3.沐浴护理:指导家属观摩新生儿沐浴,产妇需要从旁协助,并逐渐自行操作,一旦出现产妇操作不当,需要及时指正。4.母婴关怀: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触摸、亲吻、拥抱新生儿,指导产妇更换尿片、换衣物等,进行袋鼠式护理,新生儿趴在产妇胸前,用手分别托住新生儿背部与臀部,每日进行1 次,每次持续1小时。5.观察:产妇及家属需要保证母婴同室环境,确保新生儿衣物与被褥干净整洁,及时观察新生儿体温、呼吸、脐带、大小便等情况,出现异常需要及时通知护士。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总发生率=(红臀+肺炎+腹泻+脐部感染)/例数×100%。其中护理满意度[3]:根据我院新生儿特点,由双亲家属进行填写,包括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5 个维度,单项目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新生儿护理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n=60,(%)]
2.2 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各项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n=60,(分)]
新生儿在出生后抵抗能力较差,对周围环境较敏感,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因此护理人员与家属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协同效应,打造全面精细化护理[4]。母婴同室护理是指新生儿护理期间,将产妇与新生儿处于同一空间,能够实现母乳喂养,并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已经在临床获得一定认可。
随着目前医疗行业不断发展,母婴同室护理已经成为新型的护理关系,打破了传统护患隔阂,强调双方平衡,互帮互助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5]。本文通过将母婴同室护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0.00%,研究组各项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在母婴同室护理措施下,新生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明显降低,且整体满意度较高,在该护理措施下,能够充分调动家属护理积极性,及时发现日常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逐渐完善,对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6]。母婴同室护理可增加母婴之间情感沟通,提高产妇对护理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对产妇进行正确的母婴喂养,让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在母婴同室期间满足了产妇需求,提升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使得产妇与新生儿建立了和谐关系,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7]。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期间采取母婴同室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对新生儿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