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黄瑞任
罗成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46499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风险较高,好发对象为2岁以下婴幼儿,其是由多种因素与致病菌共同作用而致病的,常见致病菌主要包括病菌﹑真菌﹑细菌及寄生虫等[1]。患儿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且无规律性,进而引起腹痛﹑呕吐﹑发热及不同程度酸碱﹑水﹑电解质紊乱,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护理不当,可引起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对其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在予以腹泻病患儿积极治疗的同时需结合护理措施联合干预,以使其症状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患儿康复。本文现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患儿主要特征为大便次数增多﹑呈稀薄样或水样便,该疾病以感受外邪﹑脾胃虚弱及内伤饮食等为病因,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合,合污而下,从而致病[2-3]。该疾病大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的。在我国,小儿腹泻病属于临床儿科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多发生于低于2岁的婴幼儿,每年有2次发病高峰期,一是6-8月春夏换季时,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另一高发期为10-12月秋冬换季时,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毒[4-5]。
小儿腹泻病的致病因素包括诸多,一般分为易感﹑感染及非感染因素。易感因素方面,该疾病的发病与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生长快﹑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及喂养情况等相关;感染因素方面:腹泻病发病与肠内肠外感染相关;非感染因素:与饮食及气候等因素相关[6]。孙燕[7]等研究指出,大肠杆菌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发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变。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为大肠杆菌的主要原因,从而造成该疾病在北美洲部分国家爆发,其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人和动物传播的。王金叶[8]等对200例发生严重和持续性腹泻的患儿进行调查发现,患有免疫缺陷病是引发持续性腹泻的主要病因。
病情较轻的腹泻主要以胃肠道不良症状为主,患儿会出现食欲下降﹑溢奶﹑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样便﹑水样便﹑带有白色奶瓣或泡沫,通常无脱水和机体中毒的情况,数日后腹泻症状即可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9]。病情严重的腹泻患儿伴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且存在水电解质﹑酸解平衡紊乱及机体中毒的情况。
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加快患儿病情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显著。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病情记录﹑消毒护理﹑饮食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输液护理等。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将其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呕吐情况等症状进行记录,并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的变化,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腹痛﹑脱水及酸中毒等情况,定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实施监测。
患儿入院后需将其进行隔离,待大便镜检查显示为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需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注意手部消毒,防止在为其他患儿实施护理时出现交叉感染。对患儿的粪便及尿布的消毒工作需严格按照医院的消毒标准实施。定时对患儿的就诊环境进行消毒,对生活用品采用高温杀毒或日光暴晒消毒,定时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环境的流通,将室内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
患儿患病后多次的呕吐和腹泻极易造成其出现营养缺失及脱水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遵照医嘱及时对患儿实施补液,补液需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同时需密切观察患儿在补液过程中体征的变化及精神状态,防止其出现渗肿胀的情况[10-11]。对补液速度进行合理的调节,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有无出现红肿及皮疹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辅助予以相关干预,以确保患儿的健康。
抚触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的皮肤实施触摸,使温和的刺激经皮肤感受器转送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产生生理效应,该种护理方式可增强其胃肠功能及提高机体代谢水平,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抚触干预需根据国际标准实施操作:(1)护理人员取润肤油,涂于双手,从患儿前额中点用双手拇指向外轻轻推压;双手从下巴至上划出笑脸;护理人员将双手从患儿前额向后脑勺转向耳屏至耳前;(2)护理人员将双手置于患儿两侧肋缘,滑上肩部;(3)采用顺时针对患儿的腹部实施按摩;(4)将患儿的双手呈下垂状态,用一只手捏住其上肢,从上臂至手腕轻挤捏,用手指对患儿手腕实施按摩;(5)对患儿大小腿及膝部实施按摩,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按捏,并对足部及踝部实施按摩;(6)护理人员将双手平放于患儿背部,从颈部向下进行按摩,并用指尖对脊柱两侧肌肉进行轻轻按摩,再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12-13]。
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家属讲解腹泻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并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同时还需指导家属掌握相关护理方法及技巧,使其能共同参与至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此外,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动画片及音乐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以提升患儿的配合度,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理解能力等采取合适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患儿在患病后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情绪,使其配合度降低,护理人员可利用玩具﹑音乐及动画片等吸引其注意力,以使患儿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同时提升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从而使护理效果提高[14-15]。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予以其安慰和鼓励,使家属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予以患儿照顾,从而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
小儿腹泻病护理中饮食护理干预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的饮食情况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需注意的是:(1)若患儿处于母乳喂养期,在患儿出现腹泻症状期间可继续实施母乳喂养,不能因腹泻而停止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2)若患儿食用配方奶粉,可采取半奶喂养,病情严重时予以无乳糖奶粉喂养,以使奶浓度降低,减轻胃肠的负担,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3)患儿在出现腹泻症状期间尽量进食流质饮食,从而利于肠道恢复[15-16]。例如米汤。限制高蛋白类饮食,如蛋类。同时需减少含糖量高食物的摄入,如糖果。避免加重患儿肠胃的不适感。
口腔护理:指导患儿家属多喂患儿饮用温水,使其口腔保持湿润和清洁,若出现鹅口疮,可将制霉菌素磨碎与碳酸氢钠融合,涂于患儿创口处;臀部护理:由于患儿腹泻次数增多,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及时用温水对患儿的臀部实施清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17-19]。
小儿腹泻病临床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记录﹑消毒护理﹑饮食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输液护理及抚触等,虽然部分护理干预仍存在争议,但随着未来临床对该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出现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此外,由于部分婴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述自身病情,护理人员在为患儿实施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和观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