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周春梅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 北海,536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就是腰椎间盘出现退性性病变或者外伤,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自从破裂处脱出,对马尾神经或者腰神经根造成压迫,从而引起的系列神经症状(如腰腿放射性疼痛等)。此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果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通常需改为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将处于受压状态的神经组织予以解除,但术后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因而会对最终的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所以,做好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方法,现剖析如下。
手术后,辅助患者去枕平卧于软薄垫硬板床上,时间为6h,首先平卧2h,达压迫止血目的,之后时间改为两侧卧与平卧位交替(每1h更换1次),侧卧时,可手抱软长枕,完全侧卧可稍微前倾,把长枕置于整个脊柱后,同时将一软枕置于两膝间[1]。在协助翻身过程中,护士一手将患者肩部扶住,而另外一手扶于臀部,使脊柱始终平直,预防扭转、屈曲发生。
术后对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体温等进行细致观察,且进行持续性的心电监护,定时记录(1次/2h),如果发现异常,需即刻告知医生处理。有学者[2]每日测呼吸、脉搏、体温等4次。术后体温通常为38℃,且持续3~5d。如果体温出现下降反升的情况,那么可能是呼吸道、伤口等处的感染。有研究[3]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通常需置入负压引流管(硬膜外),需对引流液的量、质、颜色等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并保持引流始终处于通畅状态,预防引流管滑出、扭曲。另有报道[4]强调,若引流量首日应小于400mL,而在第3d小于50mL,那么便可将引流管拔除。如果引流量过大,色淡,并且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出现,可能为脑脊液漏,需即刻进行处理。
脊神经根创伤性水肿通常在术后2h开始,而在72h时通常会达到峰值。术后早期给予脱水剂,可将甲强龙、甘露醇作为首选,抗炎效果佳,且有助于马尾神经因术中炎症水肿(由周围炎性渗出刺激所引起)的减轻,实现术后疼痛的减轻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如尿潴留等),保护马尾神经功能。有学者[5]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给予脱水剂,能够为马尾神经、神经根的功能提供切实保护,有助于手术成功率的提升。在使用脱水剂时,如甘露醇,通常为每8h使用1次,连用3d,静滴,但在使用时,应预防药液渗出血管的情况,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在对地塞米松进行实际使用时,需要对有无应激性溃疡。腹胀痛等进行细致观察,若有,需即刻进行处理。
有学者[6]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禁食水6h,如果口唇较干燥,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进行湿润;在术后6h时,在肠蠕动还没有恢复前,可少量进食稀饭、水,但禁奶、甜品等,当排气后,方能正常进食。另有研究[7]认为,在术后1~2周,可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应以活血祛瘀之品为主,如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品,而在术后3~4周,可改为强壮筋骨食物;术后5~6周可进食壮筋骨、补益肝肾食物。
有研究[8]指出,早期主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因为手术成功仅代表前体治疗已完成,剩余治疗乃是怎样预防神经根粘连、硬膜外粘连以及增强腹肌肌力、背肌肌力等。早期通过开展合理的腰背肌锻炼,除了有助于纤维后韧带弹力的增强,以及脊柱柔韧性、稳定性的增强之外,还能够松解粘连,预防腰椎间盘再突出,促进恢复、另有报道[9]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划分成多阶段,即:第一阶段(第1~2周),呼吸锻炼,四肢主动运动;第二阶段(第3~4周),腹肌锻炼,仰卧位腰背肌锻炼;第三阶段(5周及以后),俯卧位背伸肌锻炼。
待患者出院时,如果需要远途乘车返回,体位选择以侧卧位为佳,可达到缓冲脊柱手术部位受颠簸震荡的外力,此外,还有助于因电波而造成脊柱横向运动的消除。如果条件允许,可仅行坐位,但需要用腰围来进行保护,原因在于坐位时,椎间盘有着最高的内压。有研究[10]指出,通过佩戴充气腰围,能够使椎间盘内压力减少25%;主要原因在于佩带腰围能够使腰部力量增加,防止上下车时出现弯腰动作。有学者指出,应重视患者回家后的护理干预,如正常饮食,预防由于饮食不当而引发便秘,禁辛辣、生冷等刺激类食物,不负重、不弯腰;在每日起床后及工作前,应进行适当的腰部活动,促进腰肌协调性以及脊柱关节灵活性的增加。
综上,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的不断升高,其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的影响也在越发突出,在此背景下,不仅要切实给予有效治疗外,做好其治疗护理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针对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实施贴合且全程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进程,获得更好手术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