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冯关忠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750000)
原发性肝癌属于隐匿性发病,早期的病症并不明显,患者也很难察觉到,往往当患者发现自身病情时,大多都已到了恶化的地步,而且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速度的加快,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众多医生关注的重点。原发性肝癌具有复发率高、转移率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等特点,因此治愈起来非常困难。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主要因乙型肝炎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而引发的,从而可以得知,抗病毒治疗关键在于对其病因加以控制并抑制【1】。本次实验主要选取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46例本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作为研究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每组各有23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范围32-84岁,平均年龄(54.32±4.2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年龄(54.43±4.32)岁。所有实验对象均已获悉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比较两组实验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并未发现较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也就是常规的放疗和化疗治疗。而研究组的23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还要增加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就是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每天一次,每次100毫克。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随访一年的ALT和HBV-DN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随访一年时ALT和HBV-DNA的水平
原发性肝癌属于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这种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导致这种疾病产生的因素是多样的,包括性别、年龄、遗传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发性肝癌多为隐匿发病,所以很多患者在得知患病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往往会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2】。经过多数实验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是诱发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措施是手术治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这样能够有效抑制HBV病毒的持续复制,否则会对患者的肝细胞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当患者在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抗病毒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病毒耐药反应,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及时对抗病毒方案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3】。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延缓肝癌的发展,并且能够对肝癌的复发起到抑制的作用,从而能够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
对于病情进展快速、恶性程度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尽快抑制病毒复制、恢复肝功能是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恩替卡韦是我国目前比较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用药后可以发挥强效抗病毒作用,且具有起效快和耐药性低的优势,是一线抗病毒药物【4】。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远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一年时的ALT和HBV-DNA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有必要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肝癌疾病控制率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