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梁美荣
(那坡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3900)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出生率不断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严重影响生育质量及社会发展,进而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该疾病常发生在出生后呼吸循环系统障碍或宫内窘迫[1]。若新生儿窒息后未能及时建立规律性呼吸,可诱发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诱发小儿脑瘫、学习障碍以及感觉系统障碍的关键因素[2]。因此及时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加强对该类患儿的救治具有重要作用。既往临床以常规护理为首选方案,尽管能够满足救治需求,但仍欠缺一定针对性及系统性,为照顾全局,可使护理质量受到直接影响,无法达到最佳护理效果[3]。
(1)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中具有70%患儿是由宫内窘迫所造成,以产程延长、肝病、过期妊娠、严重贫血、母体高血压最为多见。同时母体自身血液含量下降,是造成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4]。(2)脐带、呼吸道阻塞因素:脐带打结、脱垂、绕颈等现象,均可中断脐带血流,进而诱发缺氧窒息,相关数据显示,脐带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率具有80%[5]。同时胎儿宫内缺氧期间,吸入羊水或胎粪,可诱发呼吸道阻塞、肺不张、肺气肿等现象,进而无法实施气体交换,诱发窒息。(3)胎盘宫内异常、剖宫产因素:胎盘功能异常主要由胎盘钙化、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所导致,使物质交换功能逐渐降低,诱发血液灌注、供氧缺陷,且使胎儿难以适应子宫强烈收缩,而诱发缺氧窒息。相关数据显示,具有82%中度窒息胎儿存在产前胎盘功能降低现象。同时剖宫产期间,仰卧位可增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产生低血压综合征,而诱发宫内缺血、缺氧。相关研究发现,剖宫产中切开子宫肌层与胎儿完成分娩出的时间过长(超过150s)可使新生儿出现窒息[6]。
(1)急救护理:由专业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首先全面评估新生儿呼吸状况,掌握其是否存在皮肤青紫、喉反射消失、呼吸浅表无规则等窒息状况,无论产生与否均需立即告知临床医师。同时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口、咽、鼻黏液,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弹足底刺激患儿,且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正确执行医嘱,确保及时、无误、迅速给予相关急救护理干预,如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及抗感染等[7]。同时密切观察患儿各项指标变化,并检测其皮肤状态、神经放射以及精神状况,且做好正确记录。(2)保暖护理:新生儿抢救期间,需加强保暖干预,出生后需迅速放在远红外线保暖台上,温度控制在32℃—34℃,并选择温热干毛巾,擦拭全身,缩短机体散热速度。待病稳定后放置暖箱内保暖,并依据胎龄及体质量,合理调控箱内温度。(3)氧疗护理:针对缺氧程度较轻者,可采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氧流量通常维持在每分钟0.5—1.0L。针对重度窒息患儿,应立即在喉镜直视下进行气管插管,吸净黏液后给予复苏囊加压给氧,自主呼吸建立后,即可拔出气管导管,改一般给氧[8]。同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呼吸节律、深浅度、频率以及皮肤颜色变化等状况,维持其呼吸道通畅。(4)基础护理:由于新生儿口腔黏膜血管较为丰富,加之唾液腺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引发口腔溃疡及口腔炎,进而加重病情,因此在护理中需选择温盐水擦拭口唇做好口腔护理,维持口腔清洁、湿润。同时由于新生儿皮肤代谢速度较快,护理中需及时清除皮肤排泄物和皮脂,尤其是皮肤褶皱处、腋窝以及头颈部,避免刺激皮肤[9-10]。加强新生儿脐带干预,维持脐带干燥,并选择75%酒精消毒2次/d,并注意喂养护理,为保证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需给予科学性早期营养支持,针对窒息新生儿可适当延迟开奶,一般经0.9%生理盐水洗胃后,一般情况下4~6小时后可以开奶,并依据其吞咽反射、吸吮状况给予合理喂养方式,通常可选择静脉营养、鼻饲以及母乳喂养。相关研究发现,窒息患儿通常存在器官功能受损、抵抗力降低,该时期极易诱发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依据无菌护理操作,定期消毒室内,以防交叉感染。
新生儿窒息属于儿科常见的危重症,由于该类患儿病情进展较快、存活率低、预后较差,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使其生命质量受到直接威胁。因此在窒息患儿救治期间,护理人员需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科学性护理干预,并建立针对性分诊思维,进而及时发现可能危及患儿的病因,有助于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