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文雯 杜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胸科医院,陕西 西安,710000)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因此手术的治疗手段较为普遍。但是手术中患者进行麻醉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据研究发现,患者的麻醉药恢复时间越长,患有并发症的几率越高,针对这种状况手术室麻醉患者就要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来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在本组研究中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该种应用效果[1]。
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一组46例,患者在22-68岁之间,男26例,女20例;二组46例,患者在24--70岁之间,男25例,女21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
二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完成后进行及时的唤醒,加强病房巡视等等。
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开展健康宣教活动,针对患者的心态、病情、身体状态来针对性开展健康宣讲活动,让患者能够明确麻醉药物的作用和负面影响,提高患者对麻醉的认知度。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对患者的麻醉苏醒躁动发生率进行评估,评估要从患者的情绪状态、治疗配合度、病情状况等等方面开展,然后开展预防性措施准备,避免患者由于躁动而发生不良的医疗护理事件[2]。(2)麻醉前综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来调整合适的体位,在麻醉和手术正常实施的前提下指导患者采用比较舒适的体位,然后对手术部位进行暴露,其他部位注意遮盖保护患者的隐私,充分尊重患者。在麻醉前告知患者导尿会带来不适感,然后在实施镇静药物后15分钟进行导尿护理干预,之后对患者实施麻醉。(3)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尽量采取平卧位,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患者的神经、血管功能,以免由于不良的体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损伤,影响患者康复效果。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意识状态进行严密的观察,在此过程中如果因为疼痛而出现躁动的情况,可以根据医嘱进行镇静药物的给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由于躁动发生的意外状况。对患者进行血气观察,同时要加强口腔护理,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对患者出现的口腔异物、呼吸道异物进行及时清除,减少患者发生躁动的几率,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3]。
采用SPSSI20.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
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和躁动发生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17.39%、8.69%,二组分别为 41.30%、26.08%,(x2=9.592,p=0.000),两组有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和躁动发生率对比
一组和二组护理质量和心率情况对照中,一组分别为92.85±3.16(分)、92.13±4.66(次/分),二组分别为84.27±3.12(分)、78.26±4.51(次/分),(t=8.801,p=0.000),两组有差异。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和心率对比
麻醉能够有效的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但是对于患者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由于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能力不同,因此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发生的反应情况也不同。患者麻醉后苏醒的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大,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对麻醉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术前综合护理来提升患者和家属的麻醉认知度,同时做好患者麻醉后躁动的应对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麻醉中护理来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舒适度;通过术后综合护理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手术室麻醉护理中,能够减少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该方式可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