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4-05-15

王婷婷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415000)

针刺配合中药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降低和稀释IL-6(血清白介素),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对此,本文选取9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经过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后均被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中观察组患儿中包括3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4.9±1.8)岁;病程为5d~3个月,平均病程为(1.9±1.3)个月。对照组中包括29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5±1.6)岁;病程为4d~3个月,平均病程为(1.8±1.2)个月,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即对患儿进行武当八宝紫金锭小儿方治疗,具体如下:①根据武当八宝紫金锭小儿方准备齐全中药药材,包括0.1g的人工牛黄和0.2g的熊胆,以及10g的山慈姑、黄芩、炒白芍、槟榔,另外还需要准备6g的文蛤粉、熟大黄、川木香、麸炒枳实,以及3g的黄连、生甘草。②根据不同症状添加其他药材,例如高热患儿需要添加6g的醋制柴胡;扁桃体红肿患儿添加10g的连翘和15g蒲公英;呕吐患儿添加6g的半夏和10g的紫苏叶;腹痛和腹泻患儿添加10g的葛根和6g的防风; 兼脾虚患儿则添加10g的炙黄芪和炒白术。③根据处方要求,将500mL的水加入准备好的药物中,然后进行煎煮直到100 mL为止,1剂/d(早晚2次),均在饭后30 min服用,疗程为14d[1]。观察组:在常规中药治疗基础上配合足三里、四缝穴针刺治疗,具体如下:①找足三里、四缝穴并对穴位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标准为75%的乙醇棉球消毒;②消毒后使用标准为0.30mm×40mm的毫针对足三里进行针刺(直刺1寸);③得气后,使用型号为LDE2型的SteriLance28G采血针,对患儿四缝穴(共8穴)进行点刺,并在点刺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少量血液挤出,疗程为14d[1-2]。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①显效:腹痛和消化道等伴随症状全部消失且饮食恢复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②有效:腹痛和消化道等伴随症状均得到改善且饮食逐渐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减小;③无效:腹痛和消化道等伴随症状均没有得到改善且肠系膜淋巴结无变化。(2)IL-6(血清白介素)水平:主要使用IL-6 elisa酶免试剂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用x2(卡方)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具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水平比较,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水平比较(x± s ,ng/mL)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病发于5~8岁的儿童群体,病发期间“IL-6”水平会不断提高,该指标越高则病情越严重,该指标越低则病情好转程度越高,故“IL-6”常被作为评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效果的评定指标。很多资料显示,针刺以及中药都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方法,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稀释“IL-6”,但两者的单独使用均存在一些不足,所以需要将两者联合起来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大限度的降低和稀释“IL-6”,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2]。

我院使用的中药治疗方法为武当八宝紫金锭小儿方,能够在帮助患儿清热熄风和解毒散结的同时,改善患儿胃导滞和理气止痛,使患儿病情得到缓解。另外,使用的针刺法主要包括毫针刺法和点刺刺血疗法,其中毫针刺法能够激发患儿的机体潜能,使患儿能够更加有效的吸收药物,点刺刺血疗法则能够促进患儿血液循环,促进康复[3]。

综上所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