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好六个方面促进糖尿病足康复

时间:2024-05-15

范小莉 肖蔓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导致并发症。糖尿病足主要由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血糖控制不佳、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出现了足部溃烂、肢端坏疽、肢体远端的麻木疼痛和酸胀感等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糖尿病足分为5级,即0~5级。0级是患者有糖尿病足高风险的因素,但没有出现溃疡;1级是患者足部已经出现破损,有表浅性溃疡,但一般没有感染;2级是患者的溃疡向深部发展,出现感染;3级是出现深部组织感染,尤其是出现了骨骼感染,也就是常见的骨髓炎或者是有深部脓肿形成;4级是出现骨质坏死、骨质缺损,还有其他软组织的丢失;最严重的是5级,通常认为是坏疽状态,可以出现干性坏疽或者湿性坏疽。

糖尿病足如果发展到全足发黑、坏死,就面临截肢的风险。糖尿病早期如通过各种手段很好地控制血糖,则可减少病变对神经、血管的损害;糖尿病足在一系列规范治疗后,也可能达到治愈目的。如果病情发展到足部溃疡,则容易出现感染,无法控制,且可能诱发下肢小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上通过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和药物治疗等,逐渐改善下肢供血,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

临床上通常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糖尿病足患者康复。

1.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控制血糖是关键。患者要定期进行血糖浓度监测,通过相关的药物来平稳地控制血糖。不可随意停药或者是加减药物。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少食多餐,适当增加蛋白质及蔬菜的摄入;每餐七分饱即可;忌食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建议每年去医院做血脂、血压、心电图、血糖等全身体检。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态,戒烟戒酒,戒除不良嗜好,注意休息,同时也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适当运动。轻度糖尿病足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改善下肢与足部的血液循环。但有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重度糖尿病足患者不适宜做运动,以免运动不当或没能很好的保护双脚,造成病情加重。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适当运动。应坚持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糖尿病患者在餐后1~2小时,血糖会升到最高值,所以餐后1~2小时后开始锻炼较为适宜,运动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舒适的鞋子。有不少糖尿病患者由于穿鞋不当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鞋子的透气性很重要,最好选择圆头、厚底、宽松、系带子的,鞋面最好是帆布或布面透气性好的面料,尺码略大一些,严禁穿高跟鞋、尖头鞋、凉鞋。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而足部出汗会增加足部皮肤过敏和感染的危险,因此选择透气性好的鞋更为合适。高跟鞋会给糖尿病足患者的脚趾增加额外的压力,影响足部血液循环,甚至造成挤压伤或水泡;尖头鞋容易加重局部挤压和摩擦,影响末梢血液循环,导致水肿或皮肤破损,所以不宜穿着。

4.病情监测。自我检查方法是用一根大头针,选择钝的那一端,轻轻触碰自己脚面的皮肤。如果感觉比较迟钝,则表明触觉已经减退。还可以用羽毛或是棉花划过自己的脚底,看是否有感觉。也可以用冰凉的物体来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能感觉温度。定期自我检测,记录每次的感受,根据感受变化判断是否好转。

5.足部护理。每天要使用温水洗脚,清洁脚趾间的关节。用柔软但吸水的毛巾擦干脚,然后多进行按摩。要经常剪脚指甲,但不要剪太短,防止伤到指甲溝;鞋和袜子要平软松,还需要经常清洗。如果下肢出现水泡、红肿、硬化、溃疡、局部发热、局部降温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

6.心情疏导。患者往往心里焦躁不安,家属应和患者耐心沟通,悉心照顾,鼓励患者保持信心,做好自我饮食控制和护理工作,达到阻止病情恶化、早日康复的目的。

糖尿病足是能治好的,甚至可以在某一阶段控制它的发展。但前提条件是及时地诊断、治疗和护理。因此,面对疾病,我们应该坚持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还要积极配合治疗,让健康早日回到我们身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