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杨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护人员在一线承担着重要救治任务。每天面对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超长时间的工作负荷,休息时间缩短,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再加之随时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心理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心理、生理、行为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理应激反应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线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哪些反应
生理反应由于躯体疲劳、精神性疲劳,休息与睡眠时间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如晕眩、呕吐、呼吸不畅、消化道溃疡、胃部不适、紧张、不安等,体能下降、乏力,睡眠质量不好、乱梦纷纭,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等,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
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救援过程中面对逝去的患者,常会出现无法控制闪回、内疚等创伤后应激反应;面对患者的不理解,也可能出现人际冲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失望、失去信心、自我怀疑、心力憔悴、精疲力竭等。
职业困扰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职业耗竭感。被患者的悲伤、忧郁,甚至绝望、无助感所影响,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因而产生自责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悲伤、软弱、无助、内疚、羞耻等。觉得自己的困难与饱受病痛折磨患者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帮不了别人,表现出无价值感。
如何自我调整
第一,保证休息时间和规律饮食。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无论工作时间还是工作量都明显增加,因而一定要注意休息。休息好才能工作好。每天要有单独的独处时间,用来调整自己的心身疲劳状态。不管饿不饿,有没有胃口,每天都需要定时、定量进食。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做一些冥想、自我催眠、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第二,找到合适的出口,及时疏泄负性情绪。面对疫情危机,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允许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并及时察觉与调整。与同事之間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与战友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不相互抱怨、指责;构建与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与领导、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找到自我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安排好休息与放松的时间。
第三,学会改变认知,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面对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甚至出言不逊,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采用共情、反映性倾听技术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现在的医疗模式已经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心理医疗尤为重要。特别是本次疫情爆发突然,民众普遍出现焦虑、恐慌情绪,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用良好的心理素养,忠于职守的道德精神,充分尊重与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与患者耐心沟通,给予其必要的支持与鼓励。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帮助他们,多陪伴、多倾听、多理解,鼓励支持患者诉说;不要说“不会的、不要难过”之类的话,而要说“我能理解您,对您的感受表示理解,我们共同努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安慰患者,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理平衡。
同时,一线医护人员也要自我肯定、自我支持、自我鼓励,不要将患者的不满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满,不要以此来责备自己,否定自己,增加自身的心理压力。你没有办法一次性地照顾到所有的患者,你已经做的足够好。要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医疗行为、每一次的医疗救援,每一个医疗处置都是有价值的。
第四,寻求帮助。如果感觉到职业枯竭,并且不能自我调节,尽快休息,并寻求专业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专业心理人员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