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文 -- 张 扬
“ 当时 我 们 起早贪黑,熬硝的熬硝,配火药的配火药,大家各司其责又相互配合,奋战在工地 上……”2019 年11 月1 日,在 瓮 安县玉山镇小开洲村的会议室里,如今已是65 岁的老党员王正友正向瓮安县纪委监委的党员干部讲述当年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在悬崖上凿沟修渠的情景。
老党员王正友所说的悬崖“天渠”位于瓮安县玉山镇小开洲村,地处江界河边上的高山峡谷地带,距县城25 公里,是一处“刻”在悬崖上的奇观。48 年过去了,沟渠仍然具备灌溉功能,其独有的惊险景观成为那个年代留给子孙后代最珍贵的礼物。
70 年代,那时候小开洲村还叫公社,大池和大坪是两个生产大队。虽然村寨就坐落在乌江边上,可无奈山高地险、悬崖阻隔,小开洲公社大池和大坪两个生产大队的村民们只能指着山脚下的滚滚乌江水望江兴叹。两个生产大队原先有一条大沟,但是导洪管落差小、水流量小,还长期出故障,远远不能满足灌溉需求。
瓮安县纪委监委党员干部到玉山镇小开洲村开展主题教育教学
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大坪、大池党支部联合成立党小组,组织村民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从悬崖上凿沟开渠。于是在1972 年春,两支24 人的开渠队伍,在大山的悬崖上开干了。开渠队伍不畏艰险,用棕绳系在腰上在峭壁上施工,用钢钎凿,用炸药炸。由于安全措施简陋,施工过程中,村民王文友和陆兴华不幸牺牲。
活生生的两个人眼睁睁就没了,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修渠的群众,大家都虚了,打起了退堂鼓,施工进度受到暂时的影响。为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党小组决定组织“敢死队”继续开干。
“当时我才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还不是党员。但我想,为了幸福的生活、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每顿吃上白米饭,义无反顾的加入‘敢死队’继续挖沟开渠。在这期间,我递交了入党申请,并通过组织的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正友激动地说。
在党小组的带领下,1974 年秋,历时两年多,终于在悬崖峭壁开出了一条长达823 米“天渠”,全面贯通了长达10 余公里的“生命之源”,改写了“眼望乌江喊口干”的尴尬境地,改变了大池和大坪两个村民组“滴水贵如油”的状况。
站上“天渠”,我的双脚会不自觉地发抖,背后直冒虚汗。一面是大山,一面是悬崖,头顶怪石嶙峋,脚下悬崖峭壁,窄窄的沟坎仅容一人通行,同志们走得小心翼翼,相互提醒要注意安全。若不是绝壁上生长的植被遮挡了视线,敢走的人可是不多,即使这样,有些恐高的同志也停了下来,不敢继续向前。
如今,在当地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在沟渠的下方,辣椒、桔桃等种植业正蓬勃发展起来了。看着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文明老人告诉我们说:“现在驻村干部干活路是实打实的,一心一意办实事,生活是越来越好,党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他为能过上今天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深感庆幸,也对当年并肩作战牺牲的战友表示深切的怀念。
暮色中我们踏上归途。大家纷纷为引水功臣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千辛万苦、勇于无私奉献的修渠壮举点赞,同时大家也深深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战胜困难的坚韧执着的精神而感动。是的,在艰苦的年代,装备简单、设施简陋,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这样一条沟渠,难度和危险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也就是在那样的艰难困苦面前,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天渠”的修筑。这里面除了群众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无私奉献的精神外,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党员干部的那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初心。我想,也只有坚守那份初心,才能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如此壮举;也只有始终坚守那份初心,才能够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团结和带领群众同心协力,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悬崖峭壁上谱写下“干群同心、其利断金”如此铿锵有力的时代华章。
进入新时代,我们拥有着开凿“天渠”那个时代无法比拟的物质条件,我们更应该坚守共产党人的那份初心,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或许我们没有机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但我们可以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坚决斩断侵害群众利益的“黑手”,坚决扫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为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悬崖“天渠”里流淌着的水清澈而舒缓,润泽了一方百姓。如今,时过境迁,山脚下,隐约只能看到几缕炊烟,村干部告诉咱们,大部分农户已经易地扶贫搬迁,只剩下十余户人家。“天渠”带着那份初心和使命,欢畅的在绝壁上继续奔涌,让人怀想被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峥嵘岁月,诉说着亘古不变的沧桑。(来源:天眼新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