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雨天要防五种病

时间:2024-05-15

杨成

高温潮湿的天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也给很多人的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因潮湿天气发起或加重的各类疾病,譬如骨关节炎、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都有明显上升趋势。那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该如何防治呢?

骨关节炎 中医祛风散寒+西医抗炎镇痛

许多风湿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都较敏感,特别是下雨的春天,关节肿痛或肌肉骨骼疼痛可明显加重,有人戏称自己是“天气预报员”。由于这种明确的相关性,至今还有不少老百姓认为风湿病(或关节炎)就是长期遭遇湿气(包括潮湿气候和潮湿环境)所致。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肖长虹说:“潮湿天气时,骨关节炎(常俗称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软组织风湿症(如肌筋膜炎、肩周炎等),甚至痛风,都可以出现症状反复和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潮湿季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低且变化大。而风湿病患者的关节周围血管和神经功能受损,血管舒缩缓慢,对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能力下降,因而引起疼痛麻木。”

预防宝典:具有上述风湿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在潮湿天气要及早做好防治,特别是生活上注意防护,保持室内干燥,注意保暖。骨关节炎患者特别要做好膝关节和腰部的保暖。早晚气温低湿度大,不适宜户外活动,白天室外气温高、湿度低,可多进行户外活动。

祛风散寒:风湿病大多需要较长时间的维持用药,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抗炎镇痛剂,不宜盲目停药。也可以服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痹的中药如独活寄生汤、薏苡仁汤来防止疼痛复发。此外,在家可适当使用辅助治疗,如对常发作的关节进行艾灸熏烤、温经止痛膏剂外贴等,也可用温经活血的中药外洗、外敷。

心血管疾病 中医活血化淤+西医加强疗效

天气闷热、气压低、湿度大,致使人们常常感到压抑烦躁,国外有研究表明,过分潮湿的天气,致使各种心血管疾病这时也纷纷找上门来。近段时间,各大医院的心血管患者较以往大幅度增加。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欧阳平教授表示,潮湿阴雨天气会使人情绪低落或焦躁,影响睡眠,导致血压升高。加之气温回升,人体出汗多,水分大量流失,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减慢,加重心肌缺血、脑缺血,严重的会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

预防宝典:血管脆弱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潮湿天气要格外注意,除坚持规律用药外,一旦出现胸闷、心慌或腹泻、感冒,要及时就医。

氧气瓶、除湿机:老慢支、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家中可备一个氧气瓶,身体不适时及时吸氧,缓解症状,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还可常备保心丸。室内还可使用除湿机除湿,使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预防心脏不适。

活血化淤:不少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留置支架的患者,支架下段容易引起再阻塞,所以更应适当选用一些活血化淤类中药,以促进血运通畅,防止再阻塞。

心血管疾病 中医活血化淤+西医加强疗效

潮湿天气,此时食品很容易发霉变质,如不慎食用了变质发霉的食品,极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主任文小敏教授称,潮湿天气最易引发的是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等。急性胃肠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会转变成慢性胃肠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急性胃炎治疗起来并不难,但是千万别拖延,一些人以为腹痛没事,上几次厕所,吃点止痛片就好了。文教授指出,急性胃炎,特别是遇到剧烈呕吐、腹泻、呕血、便血等病人,什么都别想,赶紧去医院,别冒充华佗独自处理。

预防宝典:急性胃炎绝大多数是因为错误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饮暴食、囫囵吞枣、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食物未煮熟,吃了不洁净的食物,这些都是引起急性胃炎的凶手。因此,吃干净的、安全的、适量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胃肠病的不二法门。

患了急性胃炎停止吃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禁食两餐,之后吃一些易消化、清淡、少渣的粥或汤。尽可能多饮水,补充呕吐、腹泻所丢失的水分,喝糖盐水(加了少量糖和盐的白开水)。腹痛难忍时,医生或许会用阿托品来止痛,但千万别自己去胡来,用热毛巾热敷腹部止痛,如果恰好胃出血就麻烦了。

胃镜检查:长期有消化道症状,胃痛不适者,适合做胃镜检查。专家表示,胃镜能明确诊断胃病,耗时小、误诊率低。

呼吸科 中医养正气+西医添抗力

天气潮湿,各种呼吸道疾病频发。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如若人体肺气不足,就不能抵御外来邪气的侵入而易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同时,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各种病毒和细菌容易滋生,真菌在潮湿环境下更易生长,人体吸入带有病菌的空气,则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礼腾提醒,春暖花开,各种过敏原也出来活动影响人的呼吸道,尤其是呼吸系统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儿童,更易患呼吸道感染和旧疾发作,加之湿邪有缠绵难愈的特征,所以病程一般比较长。

预防宝典:“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要想在极易滋生病菌的潮湿环境下,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就要补养身体的正气。杨礼腾说,适当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如玉屏风散等。

患者还可自制一些养生药膳食用以补养正气,春季养生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枸杞、人参、黄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鸡肉(蛋)、鹌鹑(蛋)、猪肉、动物肝等。

肺炎疫苗:中医补养正气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但若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者仍需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进行预防,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穴位埋线: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中西医互补的防治方案,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若能提前行穴位埋线预防发作,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皮肤病 中医清热祛湿+西医消炎抗菌

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真菌自然疯狂生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柳说,当空气湿度超过80%时,空气很少能再吸收水分,人体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积汗潮湿的部位非常适合真菌生长,因而极易引发皮肤湿疹、皮炎、癣病等。

今年24岁的凌小姐,最近发现自己手肘部红肿、发痒,还有一粒粒的红疹,于是自行使用药膏涂抹,涂后觉得痒感减轻,她以为没事了,可没想到几天后,手肘部红肿得更加严重,而且范围也扩大了不少,只好到医院就医。皮肤科主任杨柳教授表示,凌小姐患的是真菌感染,使用的是激素制剂,导致真菌加速繁殖。

现在很多市民对于皮肤病常常喜欢用皮炎平等含激素类的药膏,有时用此类药易适得其反。比如水疱糜烂时的癣病就不适合涂用药膏,这时最适合的是用中药煎水湿敷或浸泡。所以患者应到医院就诊后明确情况再治疗。

预防处方:潮湿天气里,特别要注意勤换内裤,保持身体干爽清洁。久坐的人,应注意走动走动,以利于局部通风散温,出汗时及时冲洗、擦干,切勿“捂”着皮肤。

清热祛湿:中医治疗皮肤病常采用中药内服,外涂熏洗或全身药浴等外治,还主张在饮食方面配合祛湿健脾食膳等。必要时加用抗过敏、消炎等西药,这样就可以使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大大加强。一般来说,癣病、湿疹治疗周期都要一两周以上,而且病情好转后需要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并且做好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