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京剧名家李世济:从“小程砚秋”到“新程派”

时间:2024-05-15

5月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先生在京逝世,终年83岁。

她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义女,被程砚秋认定为程派“执牛耳者”;她不顾劝说,弃医下海,唱红了大江南北;她改剧本、改唱腔,被误解为程派的“叛徒”,却笑纳了带有讽刺意味的“新程派”称号……京剧名家李世济,有着传奇的一生。

11岁得“小程砚秋”之名

1933年5月,李世济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曾是清朝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京剧,并从此结下一生的不解情缘。“我姨在银行工作,那时候很多银行的职工都很喜欢京剧,我就爱躲在八仙桌底下听,也就四五岁吧。结果我姨没学会,反倒我能一字不差地唱下来。5岁的时候,我已经参加银行里的票房演出了,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11岁那年,李世济在朋友家见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第一次见面,他就很喜欢我。周围的人都说我长得很像他,比他亲女儿还像,大家就说干脆认作干女儿。第二天,我4点钟放学到家,程砚秋大师已经在家坐着了,还带了认干女儿的见面礼,金镯子、一对银筷子、两个银饭碗。我们是戏迷家庭,我父母非常高兴,当时就叫我磕头,拜干爹,然后确定了父女关系。”

此后,李世济一直得到程砚秋的亲自传授。“他对我非常宠爱,每天到家来跟我说戏。我们家很讲规矩的,他坐沙发,我只能坐小板凳。但我学得很快、很努力。”程砚秋教戏严厉而认真,李世济学起来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练唱词,离墙一尺远处,对着贴在墙上的宣纸念,直念到口中喷出的热气湿了宣纸;吊嗓子怕影响到邻居,就在自家厕所里架一个酒坛子,对着练,直到头昏眼花、两耳轰鸣为止。3个月后,第一出戏《贺后骂殿》学成,第一次演出,李世济就博得了“小程砚秋”的美名。

一生未能拜程砚秋为师

程砚秋为了使她全面掌握京剧表演艺术,请了芙蓉草、陶玉芝、朱传茗、王幼卿、李金鸿等名家为李世济教授身段、表演、武功和昆曲,还请了梅兰芳教她《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经过10多年的勤学苦练,李世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李世济一直未能拜程砚秋为师,这是她一生的遗憾。她清楚地记得程砚秋反对得很坚决:“看我的子女,哪个是干这行的?我这是爱你呀,戏班可是‘大染缸。”然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李世济有自己的坚持。但无论如何,程砚秋始终无动于衷,他深知梨园行的苦,外面,爱的敬的,分外有光;内里,风雨连连,说话都浸透凄凉。

1952年,尽管程砚秋反对她弃医从艺,李世济还是毅然决然地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肄业,来到北京自己组建戏班,通过当时的京剧工会进行演出,获得不错的反响。1956年,李世济进入北京京剧团,作为青年演员的她与马连良等大师常常合作演出,得到了不少名师指导。

之后,程砚秋和李世济以及其他一批当时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作为新中国的文艺骨干代表被派往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临行前,负责该活动的周恩来无意中得知了李世济多年来的夙愿,向她承诺,等活动结束后他亲自做东,为她和程砚秋主持拜师之礼。

那次演出非常成功,但李世济的等待却成了空——程砚秋突然病故。“我一生就看到两个人七窍流血,一个是程老师,一个是我的儿子(李世济的儿子在2001年因车祸去世)。那时候没有面巾纸,只有大手绢,我一点点给他擦。”说着,李世济哽咽无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