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刘 芳,杨祺媛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云南 红河 661100)
冠心病是心内科发生率较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冠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后患者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或者急剧缺氧、缺血后出现的以胸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率较高,严重时可造成心肌梗死、猝死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进程加速,冠心病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患者缺少疾病、治疗相关知识,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差,心功能康复效果并不理想。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促进其认知功能提升,能够减轻疾病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86 例,采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56±3.81)岁;病程1~8年,平均(4.52±0.85)年。研究组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63 ~80 岁,平均年龄(71.57±3.79)岁;病程1 ~8 年,平均(4.55±0.8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②无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③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心肌病;②长期卧床或者病情危重、终末期患者;③风湿性心脏病;④传染性及血液系统疾病;⑤严重肺功能不全。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1)针对疾病知识与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耐心解答患者对于疾病的疑虑,告知谨遵医嘱用药、饮食、生活作息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性,予以患者规范的治疗与护理。(2)鼓励患者合理饮食与运动,叮嘱按时进行复查。
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1)认知重建。应用医院自制问卷表了解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介入治疗的掌握情况,依据结果实施遗漏知识补充,定期考察患者掌握情况,针对性回答其疑虑,积极纠正错误认知,促进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掌握度提升。(2)认知干预。认知干预活动每日实施1 次,时间为30 min,主要内容包括灵活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谈,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交流,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基础,认真聆听患者主诉,掌握对于疾病治疗的具体需求以及介入治疗知识了解度。对于患者的认知偏差进行分析,明确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错误原因,明确错误认知危害,纠正患者思考方式。对于情绪明显不佳的患者,例如焦虑、烦躁、抑郁情绪,需针对性进行疏导,指导调节心理情绪的正确方式,减轻心理压力,促进配合度提升。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家属普及冠心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案、诱发因素、发展情况、预后情况、日常注意事项等。可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教育,通过预见性健康教育措施,有效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提升配合度。(3)行为干预。每周进行2 次行为干预活动,时间为30 min,具体次数、时间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主要内容包括放松训练、康复训练、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①实施放松训练时,叮嘱患者保持安静,同时注意环境安静,协助取仰卧位后抬高头部45°,双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稍微分开双腿后闭眼,充分放松肌肉,指导进行深呼吸。指导者可在患者身旁进行引导,促进患者肌肉有效放松,时间为30 min。②康复训练主要在床上进行,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依据实际恢复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合理控制训练强度,以促进心肺功能改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③干预期间还应注意饮食合理性,督促患者按照饮食计划选择食物,减少高胆固醇、脂肪类食物摄入量,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功能指标。④护理人员注意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宣泄不良情绪,恰当运用肢体、非肢体语言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若患者表示不适症状后,积极询问患者具体情况,以手摸患者前额表示关心,以缓解患者焦虑感。
(1)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并对比各组患者心绞痛、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再狭窄的发生率。(2)疾病知识知晓情况:采用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表调查各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内容涉及疾病概念、危险因素、预防知识、治疗措施、药物知识、临床表现、预后情况、常见并发症,量表为百分制,分值与知晓程度呈正比。(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分析两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各项目分值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心功能。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护理前后的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护理后,研究组发生1 例心绞痛,1 例心肌梗死,1 例血运重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对照组在护理期间发生2 例血运重建,3 例心绞痛,3 例心肌梗死,2 例再狭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26%,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440,= 0.035)。
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疾病概念、药物知识、危险因素、预防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措施、预后情况、常见并发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评分比较(± s,分)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s,分)
护理前,研究组、对照组间的LVPWT、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分析量表比较(± s)
冠心病的发生机制与血流变慢、血脂水平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皮损伤、发生硬化斑块或者破裂密切相关。脂质代谢紊乱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逐渐形成血栓,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主要表现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外周循环阻力显著增加,进而造成心肌组织灌注量降低,缺氧缺血症状加剧,故疾病主要症状为心绞痛。高血压、年龄、遗传、糖尿病等因素均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冠心病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介入治疗是一种诊断、治疗冠心病的先进技术,可显著减轻疾病损害,是冠心病的首选方案。但是由于患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行为差,导致介入治疗效果不理想,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长期疗效,需提高护理重视度,有效加强患者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每个人均是独立的个体,受环境、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个人对于事物的感受、认知均存在差异性,个体认知偏差可进一步加重不良情绪。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结合行为治疗措施与认知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心理干预方式,其主要通过对患者不良认知进行纠正,有效改变患者对于自身、他人、事物固有的偏执,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使其积极接受治疗。通过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针对性指导康复训练、放松训练、饮食、情绪等,可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对于躯体健康的影响,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心功能改善。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且研究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心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充分说明了认知行为干预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