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4-05-15

刘 鹏,王永虎

(银川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颈肩腰腿疼痛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的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或是由于长期劳损造成的疼痛甚至是局部活动受到限制,对患者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颈肩腰腿疼痛多发于中、青年群体,随着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长时间处于久坐、弯腰、低头、伏案等状态下,颈肩腰腿疼痛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颈肩腰腿疼痛在西医治疗时通常使用止痛药物治疗,但止痛效果不佳,而且患者活动受限的情况改善也不够理想。我国中医认为颈肩腰腿疼痛与风、寒、痹、阻均有一定的关系,在治疗上应更具多样化。中医针灸治疗此症具有丰富的经验,可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疼痛以及根据疼痛的类型和致病原因对不同经络、不同穴位进行施针,以实现止痛、提高病灶活动能力的目的,但是此治疗方案周期较长且易出现反复,随着针灸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小针刀治疗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此治疗方案具有操作简单、显效快、价格低廉等优势,得到了医师以及患者普遍认可。本文旨在分析小针刀对于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银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5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 22)和研究组(= 23)。纳入标准:①经CT检查均出现疼痛位置肿胀且活动受限;②意识、认知功能良好;③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由外伤所致疼痛;②癌症患者以及合并患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④施针处或小针刀实施位置皮肤溃破者;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常规组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8.36±5.73)岁;疼痛部位:颈部疼痛6例,肩背部疼痛6例,腰臀部疼痛5例,下肢疼痛3例,上肢疼痛2例。研究组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8.94±5.42)岁;疼痛部位:颈部疼痛7例,肩背部疼痛6例,腰臀部疼痛5例,下肢疼痛4例,上肢疼痛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将疼痛处充分暴露出来,先对疼痛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施针,选穴如下:选择少阳经、足太阳经上的相关穴位以及大肠俞穴、阿是穴、腰部夹脊穴、关元穴等,所选针的规格为0.4 mm×75 mm的毫针,手法为平补平泻法,针刺后留针30~45 min,每日施针1次,拔针后需静息10 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结束,连续治疗7 d为1个周期,之后间隔2 d进行下1个周期的治疗,连续治疗2个周期。研究组患者采取小针刀治疗方案:同样取俯卧位,将疼痛处充分暴露出来后先对皮肤进行消毒,用甲紫溶液对行小针刀位置进行标记,施术者需要佩戴一次性无菌口罩以及一次性无菌手套,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使用规格适合的小针刀在针记处进行操作,所用手法为切、铲、割、剥等相结合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主要实施小针刀的位置有关元俞、大肠俞、环跳、夹脊、阿是穴等,按压止血后贴敷无菌敷料,每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能力恢复正常为显效,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以及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但偶有不适为有效,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能力受限等情况没有缓解或者加重者均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价疼痛情况,此量表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低代表疼痛水平越轻。(3)使用本院自制活动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病灶处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时代表病灶处关节活动能力越好。(4)采用中医临床症状评分量表对其中医症状进行评分,此量表评分范围为0~30分,得分越低代表其中医症状越轻。(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生活理自理能力变化情况。采用生活质量(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es of Daily Living, ADL)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比,满分100分,>60分时代表患者可以完全自理;40~60分代表患者生活需要他人的辅助,有中度的功能障碍;<40分时则代表患者存在重度的功能障碍,完全需要他人辅助。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65%)高于常规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ADL评分结果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变化情况比较(± s,分)

3.讨论

劳累所致软组织损伤以及风、寒、湿邪对机体造成侵犯是导致颈肩腰腿疼痛的部分原因。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有受累位置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麻木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部分重症患者甚至因此失去劳动能力。此病发病初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休息后可能自行缓解,因此多数患者对此病不够重视,导致疾病发展到后期,此时通过休息、止疼药物、贴敷膏药等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早进行诊治。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颈肩腰腿疼痛与肌肉慢性劳损性损伤有关,中医治疗此类病症时的原则是“补虚”和“祛邪”,因此在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多以疏筋、活血、通络的理念进行治疗,针刺治疗的核心理念即为对受阻的经络进行疏通,再结合“补法”“泻法”等针刺手法调节其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目的。针刺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治疗方案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多穴位的针刺治疗,且每次施针时需要留针15~30 min,患者活动受限,此外,反复针刺给患者的心理也造成较大压力,依从性也会受到影响,且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小针刀是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此治疗方案将西医的解剖学、影像学、外科松解术和中医的针灸治疗完美结合,针刀治疗不仅有传统中医针刺通络、活血、祛邪的功效,同时也有现代西医中微创技术的“刀”的特点。利用针刀对疼痛处的肌肉、韧带和筋膜的粘连处进行剥离、松解,可使局部组织的生物动态力学恢复平衡。与传统的针刺治疗相比较而言,此种治疗方案的物理作用更强,因此疗效也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病灶处软组织的情况并改善病灶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小针刀还可以激发机体自我修复功能并提高其自身免疫功能,进而促进病灶处的血液微循环并提高其机体新陈代谢功能。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采取小针刀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疼痛水平、活动受限情况以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也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小针刀对颈肩腰腿疼痛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结果与汪建辉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对颈肩腰腿疼痛患者应用小针刀治疗的可行性。

在采用小针刀治疗颈肩腰疼痛时应掌握以下4点技术要点:(1)施术者要对解剖学基础了解透彻并且熟练掌握。术前对病灶的解剖结构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施术造成对肌腱、动脉、神经、内脏或脊髓的损伤。(2)诊断要精准。严格掌握小针刀的适应证以及相关禁忌证,首先在诊断方面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一旦误诊则可能导致得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是扩散;其次了解患者无效施术禁忌证,对不适用此治疗方案的患者切不可强行施术,避免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3)操作手法要纯熟。施术者要在日常不断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施术手法、精益求精,确保在具体操作时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其他非病变部位造成损伤。(4)施术者还要具备良好的心血管疾病的常识以及心肺复术等常规抢救知识。一旦患者在施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可随时对其进行抢救。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比较,采取小针刀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迅速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由于本次观察例数较少,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