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护理方法对改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视功能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陈小媚,叶文安,陆锐佳

(东莞光明眼科医院住院部 广东 东莞 523000)

白内障是以晶状体变性、老化致使患者视力水平逐渐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眼科疾病,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致盲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多以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但由于该疾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且多数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加之缺乏对疾病与治疗方式的正确认知,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不利于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及预后。因此应给予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问题导向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同伴支持是指将年龄、经历相似的同伴聚集到一起,通过观念分享与经验交流,而达到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的护理模式。本文将上述两种护理模式联合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中,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莞光明眼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白内障疾病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眼部外伤史患者;②认知障碍及沟通障碍患者。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9.88±2.36)岁。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69.89±2.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协助进行各项术前检查、遵医嘱给药及病情观察等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模式进行护理干预:(1)问题导向护理。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引导患者对自身感受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表达,再了解患者的需求及问题之后,为患者制定可行康复目标并给予其针对性心理干预。(2)同伴支持护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解答、白内障知识问答、患者间经验交流等,由病情恢复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患者向其他患者讲述其康复经验,以帮助其他患者提升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视功能评分。采用视功能调查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共4个维度,每维度分值4分,评分越高患者视功能改善情况越好。(2)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共4项,单项分值25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负性情绪。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量表分值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视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视功能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功能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日常功能影响程度评分为(3.68±0.36)分、视觉适应评分为(4.01±0.55)分、周边视野评分为(4.05±0.49)分、立体视觉评分为(3.99±0.9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功能评分对比(± s,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为(21.22±3.4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20.14±3.2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0.36±2.14)分、环境功能评分为(19.26±3.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2(续)

2.3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为(43.21±12.56)分、SDS评分为(47.41±14.9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 s,分)

3.讨论

引发老年性白内障的因素较多,如遗传、外伤、老化、中毒及辐射等,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老年性白内障主要症状表现为怕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渐进性视力下降等,加之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均有所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问题导向护理模式为新型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通过发现患者在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患者进行联想,将与患者协同构建问题解决方案作为护理关注点,充分挖掘患者潜能,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患者自身期望的护理模式。同伴支持护理模式注重发挥患者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可将两种护理模式的优势相结合,将患者的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同伴支持的共情心理,解决患者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参与护理过程的积极性,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1)护理后,两组患者视功能情况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日常功能影响程度评分为(3.68±0.36)分、视觉适应评分为(4.01±0.55)分、周边视野评分为(4.05±0.49)分、立体视觉评分为(3.99±0.9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究其原因,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基于患者疼痛、病情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可使患者视功能更好的恢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发病后,视物变得模糊,导致其生活方式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2)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为(21.22±3.4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20.14±3.2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0.36±2.14)分、环境功能评分为(19.26±3.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是因为,同伴支持模式能够弱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孤独感,可更好地融入集体,借鉴学习其他患者的经验技巧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问题导向模式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对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3)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为(43.21±12.56)分、SDS评分为(47.41±14.9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意义。究其原因,术前通过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此外,同伴支持护理模式过程中由恢复较好患者向其他患者讲解相关经验,也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信心。有研究显示,给予白内障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视功能与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问题导向联合同伴支持护理模式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视功能与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