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股骨近端钉系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林小平,朱燕妹,陈嘉欢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手术室 广东 清远 511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为小粗隆水平和人体股骨颈基底部受到外力作用,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如果患者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感染以及运动障碍。所以,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随着临床医学发展,越来越多学者推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system, PFNA)依然是当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固定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TFNA是在传统股骨近PFNA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比PFNA的固定效果更好,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比较高。为了降低TFN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多选择应用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方式来弥补并发症发生率过高现象。本文选取72例股骨粗隆骨折行TFNA手术患者,分组观察,探讨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在T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月收治的72例股骨粗隆骨折行TFNA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36)与对照组(= 36)。纳入标准:①符合例股骨粗隆骨折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②手术方法为TFNA手术;③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恶性肿瘤者;③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④病理性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表1 72例股骨粗隆骨折行TFNA手术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器械准备、常规术前检查等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具体文献调查。搜索以往文献中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制定如下预见性护理措施:(1)术前预见性护理,由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一些治疗成功案例,减轻患者负面不良情绪,并在手术之前为患者介绍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缓解患者由于环境带来的紧张感。(2)术中预见性护理,术中密切监视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患者手术之前提升手术室温度,对手术室进行预热,控制温度在24~26 ℃范围内,并依照规范要求,调整手术室内的湿度;应用华氏实业生产的YZK-1056低温治疗仪,在患者手术之前对手术台进行加温处理,控制温度在37 ℃左右,并对患者手术中应用的血液或液体采取预加热处理;注意用毛毯将患者非手术区域暴露皮肤进行覆盖,减少热量的散发。(3)术后预见性护理,①体位,在患者麻醉清醒之前患者要保持去枕平卧,并将头部向一侧偏,防止出现误吸现象,引发吸入性肺炎,待患者麻醉清醒之后,将其调整为半卧位姿势,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并预防肺部感染情况出现;②呼吸道护理,术后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从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痰栓发生;在餐前30 min或餐后2 h应用指掌呈空心状,为患者震颤胸部或叩击背部,促进患者排痰;③早期训练,指导患者在早期进行股四头肌、扩胸等功能锻炼,增强患者呼吸运动的同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④术后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指导患者定期抬臀、翻身等,避免长时间卧床出现压力性损伤;⑤术后麻醉清醒后患者若无恶心呕吐等情况,首先给予患者少量易消化、清淡流食,预防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待肛门排气之后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随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⑥康复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康复训练方案,可以在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肢体关节的被动和被动活动,待病情稳定之后由器械辅助进行肌肉收缩、运动锻炼等活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栓、褥疮、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护理前、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高表明其心理状态越差。(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Harris)评分,引导患者在0~10中选取一个数字来表示自身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Harris评分满分为100分,患者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3)在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应用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30分为不满意,30~60分为满意,>6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 s,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Harri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前Harri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护理后Harr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rris评分与VAS对比(± s,分)

3.讨论

医源性因素依然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由于手术室护理是当前医源性因素的重要组成。因此,为了提升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专注于对手术室护理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护理质量的提升,促进骨折患者早日康复。预见性护理多强调对疾病及并发症的预防,该护理方式能够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查询和临床实际经验,早期发现患者的易发并发症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预见性护理多以护理程序为中心,强调主动护理的重要作用,在患者未提出要求之前,及时改善护理措施,进行主动预防的相关护理策略。研究发现,对老年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显著。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这是因为,应用早期预见性护理能够将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从而让护理方式和人员分配得更加科学,提升了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另外,本研究中对患者应用了术中保温措施,通过手术室保温护理能够稳定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寒战的发生率,进而稳定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减少术后静脉血栓、褥疮、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应用早期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股骨TFNA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这是因为,通过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而术中应用的相关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痛苦,也提升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此外,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Harris评分与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护理后Harr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应用早期预见性护理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升髋关节功能。这是因为,通过整体的早期预见性护理方案,在术前、术中、术后根据以往经验在常见的并发症与危险因素基础上制定优质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护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客观性,进而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术后的营养指导和肢体功能锻炼,能够预防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加上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进一步减轻患者肢体肿胀情况,进而减轻疼痛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赵丽研究发现,对创伤性盆骨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结合信息化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提升肢体功能,与本文结果相符。Zhang等研究也认为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胸椎骨折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也证明了预见性护理对于骨折患者应用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对股骨TFNA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早期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