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柴胡汤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4-05-15

陈俊梅,徐林平,苏书谦,郝美华,刘姿润,王医瞻,王仪凡,李思然

(石家庄杏林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仍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是带状疱疹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免疫力和其他基础病等方面,为患者带来了极大负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或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当中,因其免疫力较弱,易出现顽固疼痛等特征,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多以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中医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本文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6例,观察小柴胡汤配合火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石家庄杏林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6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 32)与对照组(= 24)。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②同意接受中医中药治疗,针药并施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住院治疗者;②妊娠期妇女;③同时接受着其他治疗,影响疗效判定者;④有严重中药过敏史、精神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组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8.2±7.8)岁;病程30~78 d,平均(47.5±14.37)d;其中头面部3例,腰腹部13例,胸背部10例,臀大腿部6例。对照组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7.9±8.1)岁;病程31~80 d,平均(48.5±13.81)d,其中头面部4例,腰腹部9例,胸背部8例,臀大腿部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1)柴胡12 g,姜半夏9 g,黄芩9 g,党参9 g,生姜6 g,甘草6 g,大枣9 g。根据皮疹发生部位随证加减:发于面部,加菊花、牛蒡子;发于胸胁部,加川楝子、延胡索;发于腰部以下加川牛膝;疼痛时间久而剧烈者加白芍15~30 g;乳香5~10 g,没药5~10 g,口干明显加生石膏45 g,舌苔厚腻加薏米仁30 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2)同时配合火针、艾灸治疗,选用阿是穴进行火针治疗:局部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随后左手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火针[选用一次性使用针灸针(0.35×25 mm)],将火针置于火焰中烧到通红,快速刺入,立即拔出。(3)针刺的深度,视病变深浅而定;每次针数的多少,根据病变局部面积的大小而定,采取围刺与散刺相结合(围刺: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其进针点多选择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进针的间隔距离以1~1.5 cm为宜;散刺即为火针在病灶部位上疏散刺入,进针的间隔为1.5 cm刺1针,以较浅为宜),以患处皮肤恢复好,无感染再针为宜。火针治疗后,针刺部位采用艾绒贴温和灸15 min后完成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维生素B1片(山西汾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398)规格:10 mg×100/瓶,1片/次,口服3次/d;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规格:0.5 mg×20片/盒,1片/次,口服3次/d;加巴喷丁片(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23)规格0.3 g×10片×2板/盒,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第1天晚上1片,第2天中午、晚上各1片,第3天后早、中、晚各1片口服。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并计算疗效指数。(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0分最轻,为无痛,疼痛最剧烈为10分。根据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评分情况来判定疗效,其中疼痛消失或VAS评分减轻90%为痊愈;70%≤VAS评分减轻<90%为显效;30%≤VAS评分减轻<70%为好转;VAS评分减轻<30%为无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20、30 d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疗效指数≥75%,显效:疗效指数≥50%且<75%;有效:疗效指数≥30%且<50%;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的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20 d、30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3.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复活引起的一类疾病,当机体或局部免疫力下降时,长期潜伏的病毒再活化而诱发。大量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支配的皮节扩散,表现出体表的带状水疱成簇并引发剧烈疼痛,此病多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和老年人。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学术界对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疼痛的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炎性反应等,其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后遗神经疼痛可在皮疹消退后数月甚至数年持续,轻触皮损即可产生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部分患者因疼痛难忍导致夜晚无法入睡,需要借助阿片类中枢止痛剂缓解症状,因此有效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PHN的目的。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带状疱疹一病首载于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绕腰生,此风湿搏气血所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外科正宗》“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此属脾肺二经湿热。腰胁生之,肝火妄动,名曰缠腰丹”。《外科大成》云:“缠腰火丹,一名火带疮,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由心肾不交,肝内火炽,流入膀胱而缠带作也”。多数医家普遍认为带状疱疹主要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胃湿热内蕴,兼因外感毒邪,或年老体弱、气血亏虚以致湿热火毒蕴结、气滞血凝而发。早期治疗以祛邪为主,晚期攻补兼施。中医主要采用清肝泻火、凉血解毒,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等治法,临床多选龙胆泻肝汤、桃红四物汤或活络效灵丹加减。

研究者认为,带状疱疹之所以留下后遗症,原因:(1)是带疱初期,医者过用寒凉,致使寒药与湿热毒之邪胶结肌肤腠理不通,不通则痛;(2)是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邪毒浸淫,正不胜邪,邪毒胶结肌肤腠理不通,不通则痛;(3)是诊治不及时,邪毒泛滥,胶结肌肤腠理不通,不通则痛。基于胡冯体系六经辨证思维,运用经方治疗带疱后遗神经痛,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再详辩用药,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临床治疗辩证为主,辨病为辅,治疗抛开病,以症状反应为依据,“有是证用是药,有故无陨亦无陨”。本病六经辨证以少阳证居多,临证治疗以小柴胡汤为多。

《伤寒论》第97条谓“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病程长,体表的血气不足,正虚邪恋。病机多表现为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临床用药,依据症状反应,有是症用是药。治当扶正祛邪、和解表里。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和解少阳代表方,属于中医“八法”中的“和法”,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达到祛除半表半里之邪,达到调和脏腑、阴阳、气血之功效。方中柴胡为君,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清热除烦,半夏、生姜止呕,辅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因胃气不振,气血外却。用人参补中益气滋阴,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小柴胡为和解剂,不如说是补益剂”,可能也就是说的人参妙用。小柴胡方的主旨是扶正祛邪,扶正者,健胃益气,以治“血弱、气尽、肌理开”,祛邪者,祛除半表半里邪热。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机体免疫力降低为病毒感染的内在原因。现代医学认为老年PHN患者多因免疫状态下降,后遗神经痛与免疫状态异常有关。中医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即与现代免疫学功能调控理论相吻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可调节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资料报道小柴胡汤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抗御病毒入侵的能力,并通过调和阴阳气血,对病毒产生拮抗作用。

研究者多年临床工作中,在传统中药口服基础上,结合中医外治法,火针与艾绒贴治疗,“以热泄热”因势利导,起到引邪外出、引热外出、化瘀解毒、消肿止痛功效。采用中医外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与西药治疗相比,可大大减低PHN的发病率,使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少。火针治疗会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循环加速,促使皮损修复;此外烧红的火针快速刺入皮肤,可导致皮肤组织灼伤坏死,从而启动机体免疫系统吞噬坏死细胞,修复正常细胞恢复原有结构,其热能效应可改善微循环,刺激下丘脑分泌类似吗啡的镇痛物质,可提高机体痛阈值以达镇痛效应。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艾绒作为最佳灸材被传承至今。艾绒是对天然艾草进行加工,将艾叶经过反复晾晒、锤打、粉碎、去除杂质,而得到的柔软如绒的加工品易燃烧而不起火焰,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点燃进行熏、烧、灼,其气味芳香,通过激发阳气、刺激经络来调整机体生理功能。但艾绒的品质决定着艾灸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使用劣质艾绒灸时火力暴躁,有烧灼感,效力不持久。本研究门诊部使用的艾绒为5年以上40:1陈年艾绒,药专效力比较持久。用艾绒贴治疗带状疱疹,以热泻热,透达体内郁热,即“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艾绒燃烧产生的高温可使表皮细胞产生炎性反应,从而刺激机体启动免疫系统;施灸时可产生红外光,穿透皮肤表面进入体内,并沿经络传导至组织器官,具有远程的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临证诊治不可固化思维,小柴胡汤的“和法”理念与免疫调节作用相通,本研究表明内服小柴胡汤加减配合火针、艾绒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持续疼痛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