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吴 洁,刘纯燕,周佳佳(通信作者)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由于腰部扭伤、劳损或身体机能减退而引起的椎间盘病变、纤维环破裂,从而使髓核向外膨出、突出,最终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从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放射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认为属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在于肾虚腰府失养,再加上风、寒、湿等诸邪侵袭机体,或外伤、扭伤,终致机体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疏通经络、温肾通阳为主。研究显示,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显著提高LDH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分析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9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病房住院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18)及观察组(= 2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影像学所示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③依从性良好,临床资料完整;④无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腰椎肿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骨化、脊柱结核、化脓性椎间隙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②合并心、肺、脑、肾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有腰椎手术史患者;④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等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因临床资料不齐全影响结果准确性者。观察组男8例,女14例;年龄32~87岁,平均年龄(60.36±14.58)岁;平均住院(12.64±3.14)d。对照组男7例,女11例;年龄43~93岁,平均年龄(64.72±12.26)岁;平均住院(11.89±3.5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针灸科“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常规选穴针刺治疗,选取百会、印堂、人中、四关、腰部夹脊穴、腰阳关、肾俞、腰眼、环跳、委中、承山,昆仑交替取穴,选择合适的毫针,用安尔碘消毒,针刺行调气法,留针30 min,连续针刺5 d休息2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脐灸治疗,脐灸采用腰突方,是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碳、生甘草、熟附子、薏苡仁、细辛、牛膝按比例混合调制成药粉,先暴露施灸部位,将神阙填满药粉,施灸处皮肤放上温度计,将纱块覆盖肚脐上,将内孔为2×2 cm的面碗居中放在神阙上,并将面碗内孔用脐灸药粉填满,将带孔的毛巾铺于面碗周围,在面碗周围放上荞麦圈固定,在面碗上放置圆锥状的艾炷,点燃艾炷,一壮灸燃完后放置第二壮,连灸3壮。待第3壮完全燃尽后,移去面碗及艾灰,用穴位贴固定药粉于脐部2 h,1次/d,脐灸治疗结束4 h后方可洗澡,嘱患者多饮温开水,注意保暖及休息。连续灸5 d休息2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腰腿痛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价,疼痛程度分为0~10,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治疗前后分别评价1次。(2)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均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能够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均改善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能够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均有所好转,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工作恢复;无效:腰腿疼痛、僵硬等症状无改变或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正常工作。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经配对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两种治疗方式,痊愈和显效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和无效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两组间症状改善明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改善率比较[n(%)]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为有创操作,术后恢复慢且易发生组织黏连、感染、脊柱不稳等并发症,治疗风险相对较大,且大部分患者未达到手术指征。如果没有明显的神经受损者,一般釆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虽治疗时间长,但创伤小、风险小易被患者接受。既往研究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仅少数患者仍需要手术治疗。西药一般用脱水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等。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疗效肯定,它能够调整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提高局部血流量和减少血流阻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腰椎间盘退变,防止腰椎间盘突出。也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刺激脑啡肽,提高脑啡肽神经元及阿片类受体的兴奋性,抑制5-羟色胺、组胺等物质的分泌,提高痛阈,从而发挥止痛效果。陈霞等通过针刺大肠俞、肾俞、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悬钟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牵引治疗对比,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针刺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促进局部组织代谢的功能,临床上有毫针针刺、头针、火针、电针等报道,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针刺常与艾灸融为一体,具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补益阳气等效果,艾灸有艾箱灸、热敏灸、铺灸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中医多采用联合治疗,一般辩证给予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外用、针灸、推拿、针刀、牵引等综合治疗,以达到补肝肾、通经络、强筋骨、化瘀止痛的作用,显示出其特殊的优势。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认识,采用对应的中药组方治疗,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中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减轻炎症水肿的作用而起到治病作用;中药外用治疗是通过中药熨烫、熏蒸、贴敷等方法让中药直接从皮肤渗入到病变部位,从而发挥中药的温经通脉、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的作用。(2)中医推拿手法三步,松体手法具有舒筋通络、缓解腰背肌痉挛、减轻疼痛、活血镇痛之效,整脊手法可以改正脊柱生理弧度,分离神经根的粘连;理筋手法具有调和气血、梳理筋骨之效,可以提高腰部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平衡力,缓解局部肌肉紧张,改善症状。(3)针刀疗法能直接松解患处的粘连组织,加速炎症的吸收,减轻局部压力。(4)腰部牵引可以使腰部肌肉松弛,使腰椎间隙扩大,利于突出的髓核还纳,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及对神经根的压迫。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腰痛的效果优于单一的针刺治疗。脐灸是将药粉外敷于肚脐部位,再以艾炷灸治脐部,由于脐部皮薄,药物容易渗透,能增强药物的吸收及经络传导功能。《证治准绳·腰痛》云:“大抵诸腰痛,皆起肾虚,既夹邪气,则须除其邪。如无外邪积滞而自痛,则惟补肾而已。”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应分清疾病虚实、标本缓急,而临床上患者多虚实兼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无论何种证型,都应兼顾补肝肾强筋骨,则“正气盛则邪气自去”,本研究患者主要为肾虚血瘀证,遵循“治未病”的理念,脐灸药方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功效,能更好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与脏腑功能,改善患者血瘀和肾虚的体质,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腿疼及其伴随症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范针刺及脐灸的不良事件。(1)针刺不良事件包括晕针、惊厥、疼痛、滞针、断针、局部感染、皮下血肿等,如发生,需按针刺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执行。(2)脐灸的安全隐患有烫伤、皮肤过敏等,必须加强治疗前的解释与沟通工作,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积极处理,轻度烫伤者,予局部涂抹烫伤膏(美肤宝)治疗,出现水泡者避免摩擦,对小水泡可表面涂以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以用无菌头皮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外用消毒敷料覆盖。药粉导致皮肤过敏者立即停止脐灸,轻者可观察,瘙痒者外涂炉甘石止痒,皮肤破溃者要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脐灸治疗简单方便快捷,价格便宜,操作容易,无疼痛不适,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有限,脐灸治疗改善腰痛及提高疗效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通过前瞻性研究予以确认。由于本次观察例数较少,还有待继续观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