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庄 柯,倪竟全,陈林海(通信作者)
(1江苏省军区镇江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江苏 镇江 212004)
(2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老干部科 江苏 镇江 212004)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致残率高3大特点。而高血压在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引起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接近50%,并且这部分患者中多数伴有睡眠障碍。夜间睡眠失调、睡眠障碍会引起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导致血压升高,夜间睡眠时间的剥夺以及睡眠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的睡眠质量对于控制血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控制血压基本采取西药单独治疗或者三联、四联使用以稳定血压,疗效虽然较为显著,但是随着药物的使用,患者的依赖性也逐渐增高,药物终身服用,副作用也较大。本文选取高血压伴有失眠的患者124例,探讨分析杞菊地黄汤加减沐足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失眠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纳入标准:①血压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②失眠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关于睡眠障碍失眠相关的规定;③②最近1个月内未接受西医针对性的睡眠障碍相关治疗;④③年龄≥60周岁;⑤④患者自愿接受临床研究,获取知情同意权,能正常沟通交流,方便获得临床研究数据。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准确遵医嘱执行;②继发于甲状腺亢进或者肾动脉狭窄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③伴有精神疾患者;④伴有如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各类并发症的患者。研究组患者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83±7.41)岁;失眠病程0.5~5年,平均失眠病程(1.87±0.96)年;高血压疾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49±4.12)年;其中16例Ⅰ级高血压,27例Ⅱ级高血压,19例Ⅲ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12±7.56)岁;失眠病程0.5~4.5年,平均失眠病程(1.75±0.83)年;高血压疾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56±4.48)年;其中15例Ⅰ级高血压,29例Ⅱ级高血压,18例Ⅲ级高血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血压升高具体情况给予如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Ca拮抗剂等西药联合治疗以控制血压,同时依据血压变化情况动态调整药物种类以及用量;此外配合低盐饮食,心理疏导,精神安抚等方式辅助调节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在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患者杞菊地黄汤沐足,同时依据患者阴虚或阳虚等不同种类情况,额外适量加减其他中药成分辅助沐足:杞菊地黄汤组成主要为:10 g酸枣仁、10 g远志、10 g山茱萸、10 g丹皮、20 g夜交藤、10 g泽泻、20 g杜 仲、15 g枸 杞、15 g菊 花、5 g三 七、15 g熟地、15 g山药、15 g茯苓。此外如有阴虚患者,则添加10 g五味子、10 g麦冬,如有阳虚患者则添加10 g附子,如有患者伴有肝火亢盛,则添加20 g夏枯草、15 g草决明,如有患者伴有血瘀,则添加20 g丹参。将上述中药混合水煎2次,并将两次水煎液混合,取液汁3 000 mL于睡前沐足(分2次),水温40 ℃适宜,1次/d,每次30 min。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均为4周。
(1)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血压(以3次血压平均作为计数标准),观察对比血压变化情况。(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化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本量表主要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以及催眠药物7大类别组成,每个类别分0~3分4个等级进行量化计分,量表总分21分,最终患者得分越高则说明睡眠质量越低。(3)疗效判断。中医治疗高血压症候效果判定:制定高血压症候量化评分表,本表7项(耳鸣、头痛、失眠、心悸、眩晕、口苦、急躁易怒),每项分轻、中、重3级(分别得1、2、3分),量表总分21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症候越严重,见表1。(4)临床疗效包括临床治愈(患者症状消失、中医症候评分减少≥95%)、临床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候评分减少≥70%,但未达95%)、临床有效(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中医症候评分减少≥30%,但未达70%)、临床无效(患者症状无显著改善,或加重,中医症候评分减少低于3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显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表1 高血压症候量化评分表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s,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s, mmHg)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高血压合并失眠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表[n(%)]
高血压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不适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危及此类人群生命安全,影响预后生活质量。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平稳,使之处于正常范围内。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中约半数患有高血压疾病,同时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中部分伴有睡眠障碍,尤其是以入睡困难以及彻夜失眠为典型症状,失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反而会引起血压增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改善睡眠情况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多为对症处置,主要为稳定血压和控制失眠程度为主,常用的药物在使用早期虽然可以产生可观的疗效,但是从终身服药来看,患者后期依赖性较大,药物堆积产生的副作用也越发强烈,继而精神状态以及认知功能也会随之减退,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刻不容缓。
中医理论体系中认为高血压为肝肾阴虚情况下,阴不制阳所致,继而引发一系列如头晕失眠等阴虚阳亢的症状,因此以此为治疗出发点,滋阴降阳,补肝培肾。现代中医理论体系认为沐足方式可使足底部毛细血管扩张,既改善了足底部微循环,又增加了皮肤以及血管的通透性和药物吸收率,最后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达到里病外治的效果,因此中药沐足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此法最早可追溯于《神农本草》中。同时古籍《黄帝内经》也有相关记载:人体的足底和气血、经脉以及阴阳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而“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西医理论亦表明,温热水浸足,促使足底部组织内温度升高,血管舒张,既增加了足底部皮肤通透性,促使皮肤以及软组织吸收药物,同时还可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促使药物运转于全身。
本研究采取杞菊地黄汤联合其他中药,其中山茱萸以及山药可益补肝肾,泽泻又可去肾中湿气,茯苓可健脾,丹皮可清火,统作为臣药;作为君药的熟地可滋阴补血,此外杜仲补肾、枸杞滋阴、三七活血、菊花清火,统作为佐使之品。上述所有药物合用可将药效发挥淋漓尽致,再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其他药物,符合中医辨证治疗的原理。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杞菊地黄汤加减中药沐足可显著发挥益肝补肾效果,且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促使患者较快入睡,平稳睡眠,值得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利用杞菊地黄汤加减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患者,在改善患者失眠状况、降低血压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