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寻找光照进的地方

时间:2024-04-24

胡周萌

“你做一点好事,我做一点好事,世界真的会发光。”

24岁的吴炎坤是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唯一的一名男教师。过去一年,吴炎坤接触得最多的是班上35名孩子,午间唱歌哄睡,课堂上排练短剧,阳光下奔跑游戏,孩子们亲切地叫他“爸爸老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整座武汉城的运转被拽入陌生的节奏,他和孩子们再见面的日子也被无期限推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抗疫之战中,吴炎坤一直告诉自己“得做些什么”,早日驱散笼罩在这座城市的阴霾。

热线上的爱心传递

吴炎坤最初看到共青团武汉市委发布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信息时,是瞒着家人报的名。如他所料,父母知情后果然免不了担心,但他内心很坚定。“虽然我们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我們不能什么都不做。你不努力,我不努力,事情就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1月31日,吴炎坤和他的志愿者同伴开始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忙碌。除了搬运物资,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接听武汉市红十字会的捐赠专线。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爱心电话如潮水般涌来,他们24小时三班接力,每个班有三人负责接听。

“想捐什么的都有,除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水,还有蔬菜水果、猪肉羊肉……我只能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急缺的还是医疗物资。有些医院会直接打电话来问有没有定向捐赠,还有几次救护车都开到仓库来拉物资。”吴炎坤说,“捐助者问得最多的还是物资运输问题,怎么把物资运进武汉,怎么走海关通道,等等。”

从下午4点忙碌到半夜12点的那天,吴炎坤的嗓子哑了,但这些天南海北的电话让他内心暖意融融。有一通电话从内蒙古打来,是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电视上的新闻觉得医护人员太苦,坚持要把攒了三年的800多块钱捐出来。“老人听力不好,电话里说不清楚,后来他儿子和他们村长还打了电话过来。”还有一通湖南的来电,对方口音很重,说要捐十几头“布”。“我问了好几遍才知道他要捐的原来是‘猪。老乡说他想把猪杀了,给医护人员吃点好的。”

吴炎坤说,发生疫情后,武汉人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志愿工作给了他“正能量”。“我发现有很多人在关心、爱护我们。你做一点好事,我做一点好事,世界真的会发光。”

晚安,武汉

“爸爸老师在武汉还好吗?一定要挺住!”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占据公众视野,吴炎坤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的关心问候也越来越多。运营公众号“好梦绘本屋”两年多来,吴炎坤已有3万多关注者。每晚8点前后,他会推送一个精心挑选的晚安故事,配上自己录制的音频,和许多家长一起陪伴孩子入睡。

武汉封城后,不安的情绪在一个个普通家庭内蔓延。吴炎坤在后台留言中读到许多家长的焦虑:执拗的老人不愿戴口罩或是在家中大肆熏醋消毒……他不禁担心起孩子们的心理状态。“长时间不能出门玩耍,对小孩来说是一种考验。即使家长什么都不说,他们的行为也会让孩子感到不安。”

吴炎坤想到通过晚安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关于新冠病毒的知识,学会自我防护。“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孩子们,这些谣言,你知道吗”“疾控叔叔阿姨的一封信”“为什么要戴口罩”……在这一个个故事里,吴炎坤伴着舒缓的背景音乐,用一贯轻柔的语调,把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对比喻成将军指挥战士与病毒战斗,告诉孩子们把手洗干净需要唱完一首《小星星》的时间……

即便是在繁忙的志愿工作期间,吴炎坤仍不断寻找合适的绘本,录音、排版、发布,每日不断更新推送。令他欣慰的是,这些晚安故事真的引起了一些改变。“有家长留言说,把故事播给家里的老人听后,他们终于戴上了口罩!”

吴炎坤还在推送里介绍了“蜗牛顶球”“我的五官最干净”等亲子游戏。“这样小朋友在家也能过得有意思。”

不久前,他收到了一条家长发来的小视频,视频中一个4岁小男孩握紧小拳头高喊着“为武汉加油”。吴炎坤把这条视频放在了每天推送的晚安故事最前面,并附上这样一段话:“这几天看到了大家的加油鼓励,科学家、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在前方和病毒作斗争,武汉一定会马上好起来的。待到春暖花开,来找爸爸老师,请你们吃热干面,看武汉樱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