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4-05-15

王 雨

(徐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全球患病率约为13.4%,我国慢性肾脏病约为10.8%[1]。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以我国为例,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患者罹患肾性贫血的概率约为52%,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方式,在大鼠研究实验中发现,为进展期慢性肾衰大鼠提供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纠正贫血问题,并且能够改善肾功能损伤情况。现阶段,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治疗透析患者,患者在治疗前多存在长期的慢性贫血,甚至部分患者存在不可逆心脏结构改变,心脏损伤越严重,临床治疗难度越大,所以早期开展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非常重要[2-3]。为评估早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此次研究选择我院接诊的200例肾性贫血患者开展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200例,患者的就诊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100例。给予对照组不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溶液治疗(每周2次),给予观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4 000 U,每周2次)。

对照组,63例男性肾性贫血患者、37例女性肾性贫血患者;年龄最小者为18岁,年龄最大者为66岁,平均年龄(41.65±5.85)岁。其中,46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6.00%)、23例慢性肾盂肾炎(23.00%)、15例高血压肾小动脉性肾硬化(15.00%)、8例糖尿病(8.00%)、5例梗阻性肾病(5.00%)、2例狼疮肾(2.00%)、1例多囊肾(1.00%)。观察组,60例男性肾性贫血患者、40例女性肾性贫血患者;年龄最小者为19岁,年龄最大者为63岁,平均年龄(41.79±5.77)岁。其中,45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5.00%)、22例慢性肾盂肾炎(22.00%)、14例高血压肾小动脉性肾硬化(14.00%)、9例糖尿病(9.00%)、6例梗阻性肾病(6.00%)、2例狼疮肾(2.00%)、2例多囊肾(2.0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病者;②结核病;③血液系统疾病;④急性严重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急性左心衰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不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溶液治疗,每周2次;观察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4 000 U,每周2次,两种溶液的外观相似。在用药前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并且补充铁剂治疗。采用静脉治疗的方式,若患者的血清铁低于100 μg/L,为患者以右旋糖酐铁(生产厂家:丹麦:Pharmacosmos a/s,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373,规格:2 mL:0.1 g)治疗,2次/周,连续治疗3周。若血清铁在治疗后仍低于100 μg/L,再治疗3周。当血清铁大于100 μg/L之后,调整铁剂量为每周1次,每次50 mg。

1.3 观察指标

(1)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2)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包含尿素氮、血肌酐。(3)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查值结果,包含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

组间治疗前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但是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s, mmHg)

表1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s, mmHg)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146.56±15.85 139.63±20.25 78.52±11.6376.65±12.05对照组 100 145.32±16.93 138.52±19.88 78.48±10.5876.28±11.85 t 0.5346 0.3911 0.0254 0.2189 P 0.5935 0.6961 0.9797 0.8269

2.2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组间治疗前的尿素氮与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尿素氮与血肌酐均升高,但是两组尿素氮与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尿素氮 /(mmol•L-1) 血肌酐 /(μ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22.85±6.28 24.56±6.87 395.63±98.58 436.56±97.56对照组 100 22.79±6.33 23.28±6.58 396.06±97.89 422.15±98.33 t 0.0672 1.3455 0.0309 1.0403 P 0.9464 0.1800 0.9753 0.2995

2.3 比较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的血清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查值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查值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 /(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24.12±3.25 38.63±4.32 80.11±12.32 92.13±11.08对照组 100 23.77±3.44 23.90±3.98 80.16±12.33 81.32±15.39 t 0.7395 25.0769 0.0286 5.7003 P 0.4604 0.0000 0.9771 0.0000

3.讨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药物,近年来,有研究提出在肾功能不全早期为患者提供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4-5]。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透析前应用纠正贫血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体征,延缓进入透析治疗的进程。为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提供早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及时纠正贫血,改善血液学检查值结果[6]。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中,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期间往往会出现血压变化,但是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相比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