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李立群,高晓燕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内科 山东 青岛 266500)
神经内科中收治的患者,病情大多较为危重,且患者的年龄较大,在患者发病后,会对患者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造成较大限制,致使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3]。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护理的主要措施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但常规的护理方式较为单一,效果并不理想[4-5]。有相关研究显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6]。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神经内科患者,针对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神经内科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 例。其中常规组男22 例,女18 例,年 龄48 ~81 岁,平 均 年 龄(67.48±5.29)岁; 干预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9 ~84 岁,平均年龄(68.26±5.3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2)发病后有意识不清、认知障碍、严重失语症;(3)合并有其他严重急性躯体疾病。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
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向患者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相关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治疗前,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医生的治疗水平、临床经验等,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积极配合指导。(2)在患者住院期间,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恰当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提升患者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详细地进行解答。(3)增加可丰富患者的日常活动,向患者介绍无害的一些娱乐活动,丰富患者的精神世界,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有愉悦的心情。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例如听音乐、深呼吸等,治疗时护理人员可采用分散注意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根据患者喜好,可通过相应的事件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SAS)自评量表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其中SAS分界值是50 分,SDS 分界值为53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越明显。
(2)采用PSQI 评分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
(3)采用Barthel 指数量表(B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穿衣、洗漱、进食、如厕、控制大小便、行走、上下楼梯等,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出院前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估的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病房管理、护理应急能力等,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 ~79 分为满意、59 分以下为不满意。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 评分均有改善,且干预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SAS 评分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40 58.29±3.37 31.64±1.52 59.71±3.27 30.42±1.23常规组 40 58.44±3.25 45.82±2.88 59.75±3.58 46.51±2.97 t 0.2026 27.5394 0.0522 31.6560 P 0.8400 0.0000 0.9585 0.0000
护理前,两组的PSQI、BI 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的PSQI、BI 指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BI 指数比较(± 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BI 指数比较(± s,分)
BI 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40 40.97±5.63 69.89±7.15 42.39±6.78 76.94±8.57常规组 40 41.32±5.24 61.33±6.24 43.35±6.23 56.62±9.85 t 0.2878 5.7048 0.6594 9.8431 P 0.7743 0.0000 0.5116 0.0000组别 例数PSQI 评分
干预组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病房管理、护理应急能力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专业技能 病房管理 护理应急能力干预组 40 90.59±4.88 91.58±5.19 90.39±3.85 90.68±4.89常规组 40 74.25±4.81 71.61±3.82 71.25±3.34 74.33±3.55 t 15.0821 19.5990 23.7503 17.112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患病后,不仅需要承受来自身体方面的巨大疼痛,往往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对患者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会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剧,随之会产生失眠、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对患者的治疗造成极大影响[7]。而睡眠质量不佳,也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身体带来的疼痛,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建立端正的思想态度,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显著提升护理效果,从而促使患者尽快恢复[8]。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 评分均有改善,且干预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PSQI、B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的PSQI、BI 指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病房管理、护理应急能力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能尽早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