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许 菲
(1 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2 徐州市鼓楼区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门诊患者尽管治疗时间较短,但患者受到环境、服务态度等因素影响,伴随感染风险,极易引起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不满[1]。神经内科涉及疾病较多,如脑卒中、脑栓塞、脑出血等,以老年人为主,多伴随肢体运动、认知功能等障碍,表现为日常语言交流不畅、肢体功能受限等,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对于门诊护理质量也提出更多要求,传统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需配合实施新型护理服务[3]。有研究指出,门诊护理采用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促进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80 例脑血管病患者开展研究,探究门诊内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改善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以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徐州市鼓楼区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门诊80 例门诊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0 例)。参照组40 例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为24 ~56 岁,平均(42.37±5.17)岁;脑出血19 例,脑卒中11 例,脑血栓10 例。研究组40 例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为25 ~59 岁,平均(42.65±5.76)岁;脑出血20 例,脑卒中11 例,脑血栓9 例。纳入标准:(1)资料齐全;(2)均为内科门诊患者;(3)病程超过1 年;(4)病情稳定;(5)资料齐全;(6)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精神异常;(3)恶性肿瘤;(4)依从性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门诊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在患者入院后通过主观描述及问诊进行初步分诊,观察临床体征,判断疾病。
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具体方法:(1)在治疗之前,由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教育内容有疾病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情况、症状缓解措施等。由于患者在精神上级经济上均需承受巨大的压力,负面心理更加凸显。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消除陌生交际环境给患者心理带来的压力,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将倾诉过程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总结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并分析有关因素,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播放音乐、健康教育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和引导;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鼓励患者发泄情绪,并学会心理调节方法。(2)治疗过程中:在治疗之前,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注意力,对于患者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缓解负性情绪。(3)治疗后:部分患者担心副作用、预后效果等,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此部分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重点管理,及时疏导负性情绪,并向患者讲述并发症的自检方法,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缓解不良情绪。(4)教育实施过程通过视频、健康教育手册、现场演习、知识讲座、情景模拟训练向患者讲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教育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叮嘱患者每天抽时间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建立微信群,在开展知识讲座前将制作的视频发送至微信群,让患者及其家属提前预习,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两组均随访观察半年。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随着分数升高,患者越焦虑、越抑郁。随后,评估肢体功能,使用肢体功能量表综合评估。之后,评估生活质量量表,使用SF-36 量表评估,共0 ~100 分,100 分表示生活质量最佳。最后,评估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综合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对比(± s,分)
表1 心理状态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HAMA 评分HAM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13.71±4.86 7.47±1.49 14.81±3.64 7.57±1.32参照组 40 13.32±4.64 9.61±1.53 14.79±3.58 9.43±1.46 t 0.4947 6.1784 0.8457 5.5784 P 0.7836 0.0000 0.7456 0.0000
护理后研究组肢体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34.41±4.67 65.53±5.54参照组 40 34.67±4.84 58.68±5.12 t 0.8922 6.9056 P 0.3176 0.0000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0 67.21±4.45 93.78±5.09参照组 40 67.45±4.28 86.94±5.45 t 0.7378 5.8945 P 0.4532 0.0000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内科门诊患者疾病种类较多,多数患者伴随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极易出现护患纠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将对医院声誉产生影响[4]。有学者提出[5],内科门诊患者具有复杂多变的心态,采用单一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需以规范化治疗作为基础,实施三维心理、个体化护理,患者可从社会、家庭、自身获取全方位帮助与支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6-7]。心理护理展开的过程中从多个时间段为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在各个阶段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且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真实想法[8-9],在交流中获取患者需求的护理服务,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等到生理、心理及精神层面的护理需求,继而提高治疗配合度[10]。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A 评分与HAMD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后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理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沟通方法、服务方式,与患者之间能够顺畅交流,预防护患纠纷。同时,配合实施护患纠纷,可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恐惧、紧张等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内科门诊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不良情绪,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有效提高,继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可临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